2024-06-16

蘭陽八景之「北關海潮」攬勝

波新聞─景旭/宜蘭

「北關」位於宜蘭縣頭城鎮更新里太平洋海濱,即台2線濱海公路129.9公里處,屬東北角暨宜蘭海岸國家風景區中著名的旅遊景點,闢有「北關海潮公園」,園區一邊毗連浩瀚無垠的太平洋,而孤懸海中秀麗的龜山島就在眼前;一邊倚群山並環抱北宜鐵路,竟日火車川流不息,乘客經此地段在車廂中望向大海,就可飽覽山海佳景,而北關南近烏石港、北通三貂嶺,扼蘭陽地區咽喉,地勢極為險要,前清嘉慶24年噶瑪蘭廳通判高大鏞曾在此建有關卡一座,遺址約在今頭城鎮梗枋里與合興里交接處,因此自古就有「蘭城鎖鑰扼山腰、雪浪飛騰響怒潮」的美譽。

公園全區奇石峻嶺,驚濤裂岸,海濶天空,美景絕倫是觀海賞景,散步遊憩的大自然勝境,也是火車迷、攝影師趨之若鶩的掠景據點。早在前清道光5年(1825)噶瑪蘭廳通判(同今之宜蘭縣長)「烏竹芳」就把它和「龜山朝日」等勝景選為蘭陽八景。

而清代福建晉江舉人「陳淑均」於道光年間先後受聘兩度來台擔任噶瑪蘭仰山書院、鹿港文開書院山長,即寫有一首膾炙人口歌詠「北關海潮」的七言律詩,詩文如下

「海轉臺陽背面寬,天開巖戶扼全蘭。百三弓勢射潮準,十里軍聲堅壁看,雲外樹崁危堞小,山腰風吼怒濤寒。憑跨水盡朝東去。且擁南關兀坐安」,全詩字裡行間充分展現出北關的壯濶天險,與巨浪濤音,亦印證了北關海潮的雄偉全貌。

今北關海潮公園中立有兩座班駁的百年古砲,靜靜述說它滄桑的過往,而林立的礁岩,經千年冲刷,已形成今日的單面山、豆腐岩、小海岬等天然巨石山巗,周遭設有階梯洄瀾,蜿蜒步道;可循序經一線天,並登觀海亭遠眺蘭陽平原、龜嶼美景及外澳海上風光,北關海潮公園實在美不勝收。

筆者出生宜蘭,自小學校遠足郊遊少不了赴北關一遊;大學畢業之後,返鄉服務於宜蘭縣政府新聞股,偶爾亦安排來賓瀏覽北關風景,在腦海中始終存有北關美麗的山海景致,但自民國六十八年(1979)南調高雄市政府任職之後,三、四十年來,除了每年一、二次返鄉省親,搭火車經北關附近時,隔窗遠望壯麗海景與滔天巨浪之外,沒有再赴北關聽濤攬勝,五月中旬趁回宜訪友之際,專程請舍妹,妹婿陪同至北關海潮公園舊地重遊,風景不殊,自不在話下,雖不至近鄉情怯,但卻與唐代詩人孟浩然在「與諸子登峴山」詩中所作之「…..江山留勝蹟,我輩復登臨⋯⋯」有同樣的感懷,爰行文推介,歡迎有雅興的朋友們,有機會赴蘭陽平原遊覽時,不妨將「北關海潮公園」列入必遊行程,好好享受奇岩濤音、海天一線的大自然麗景。

圖:吳楊欽、景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