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賀卡,歲末書局營收純50萬 ,如今不再熱門

波新聞  -戴貴立/屏東  

    網路時代,書局文具店,卡片銷路沒有往年熱絡,據蜂農鍾先生表示,三四十年前,年底賀年片營業額,單項就新台幣50萬元,可見當年書局多好賺。屏東市有順時,古今,百科,家家生意興隆,開學參考書,自修,賺翻了。  

    可惜盛況不再,好景不常,屏東市公園路一家文具行,還有卡片放在騎樓走道,點綴一下年節氣氛。要談賀年片,先講中國古代拜年可以考證的一個故事,接著順便提及西洋耶誕卡來歷。  

    古代人們過年會向上司或長輩登門拜年,到訪不遇時,會留下一種稱為拜謁的卡片,上有賀年祝福語句,以表親自上門拜年之意。依現有文獻中記載,最早的一張賀年片,是北宋文學家秦觀寫的。 其文詞曰:「觀敬賀子允學士尊兄正旦高郵秦觀手狀」。

    關於聖誕卡的來歷,早在一八四二年的聖誕節,英國的傳教士蒲力治,用一張卡片,繪了一幅耶穌誕生的圖畫,並且寫了兩句:「祝您聖誕快樂,新年平安。」然後把這張卡片,寄到遠在非洲傳教的好友。

    亨利考爾爵士看到以後,認為這是非常有意義的事,就請畫家毛厄里設計製作了一張卡片,贈給一位親近的友人。據說這張聖誕卡畫的是一幅美麗的家庭聖誕歡樂圖,在畫的一角,還寫著:「祝您有個快樂的聖誕節,和愉悅的新年。」

    到了一八六四年,英國的阿爾巴特親王特別推廣這件事,就印製了一千張聖誕圖畫的聖誕卡,開始發售。一八六五年,印刷的聖誕卡,大量銷售了。

    德國繪畫彩色的石版工廠印製卡片,運送到英國去,正式發售。再從英國傳到世界的各地,於是寄送聖誕卡的風俗,漸漸流行起來。 最早聖誕卡的寄送,只通行在基督徒之間,到了二十世紀初,普遍風行,不論是不是基督信徒,以聖誕卡向親友祝福,和恭賀新年。

    聖誕卡在台灣廣為流行,是近四、五十年的事,其原因除宗教習俗之外,在聖誕節後,就是新年,所以致贈聖誕卡也可當作賀年卡。不過一名退休教師, 特別感懷高雄中學國文老師蕭正雄的教誨,這位風骨特別的師長上課告訴同學:「賀年片是客套禮俗,也是給懶人當作友誼潤滑劑。其實平時多連絡,不管書信或是明信片,都呈現出心意,在過年才跟著世俗寄卡片,如何顯示你關心對方,或是如何才能傳達平常就很樂意互通音訊?我寧願學生平常多書信,不要只是花錢買賀年片。」  

   繼承國文系的一名弟子,就時時與師長通信,直到師長去世,還繼續關心問候師母,關心老師的孩子們。古代會教書的,教出子弟「善繼人之志,善述人之事」,高雄中學當年蕭正雄老師,可以說是成功的教師,是活在一些弟子心目中,不會因為生死而改變。

    賀年片還有一段師生故事,還有蜂農述說當年業績輝煌,遠及宋代秦觀,還有西方傳教士開始寄耶誕卡,這些當然都是有趣的,可貴的過節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