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屆台灣胃腸神經與蠕動學會年會

【記者 玉女 台中 報導】

腸躁症及胃食道逆流是國人常見的胃腸道疾病,病人深受症狀困擾,進而影響工作與生活品質,甚至造成焦慮憂鬱,大約占胃腸科門診一半的病人,每年健保也花很多錢在以上兩種疾病。今天假臺中榮民總醫院舉辦第五屆台灣胃腸神經與蠕動學會年會,特別邀請國內外專家在這兩個議題上做最新觀念的探討。其中特別邀請國際腸躁症專家–美國加州洛杉磯西達賽奈醫療中心 (Cedars-Sinai Medical Center) 教授Mark Pimentel介紹腸道菌叢與腸躁症的關係。飲食也是引發腸躁症與腸菌失衡的重要因素,這方面由台灣胃腸神經與蠕動學會理事長盧俊良醫師就目前國際上重視的腹敏食物在腸躁症病人中扮演的角色做專題演講。因為腸菌異常容易引發焦慮憂鬱與腸道功能異常,我們邀請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講座教授蔡英傑博士分享益生菌對中樞神經系統的影響,介紹「菌腦腸軸」的概念,說明焦慮憂鬱等情緒問題其實受到了腸道細菌的影響及益生菌在其中扮演的角色。讓與會醫師們能了解此疾病背後的病因及可能的治療方法。

本次年會也邀請到國內咽喉逆流疾病專家臺中榮民總醫院連漢仲醫師現場示範高解析度食道阻抗壓力檢測及多管腔阻抗胃酸檢測的操作及判讀結果,讓年輕醫師能在實境中學習。台灣胃腸神經與蠕動學會前理事長張繼森醫師表示,這兩項檢查是國際上用於評估食道功能及胃食道逆流的黃金標準及常規檢查,可避免不必要的侵入性治療例如手術,而且分別在2017及2021年通過健保給付。

研討會中,還有國內專家花蓮慈濟醫院雷尉毅醫師分享非阻塞性吞嚥困難的治療方法,台大醫院曾屏輝醫師分享食道蠕動檢查在困難診治胃食道逆流的適應症與判讀,及員生醫院吳文傑醫師分享利用內視鏡治療胃食道逆流的實證醫學。希望與會醫師們在了解致病原因與診斷治療方法後,將有助於對抗此疾病。

為了提昇國內在胃腸神經及蠕動學領域的量能與學術發表品質,本次年會首度邀請國內各界專家學者踴躍投稿會議論文,發表口頭論文與海報,並擇優表揚優秀論文。

雖然因為疫情關係,本次年會以半實體方式進行,也就是演講者實體、與會者視訊連線,但不受疫情衝擊,與會醫師們在會議中熱烈討論相關議題,為改善病人的病苦,在臨床研究或基礎研究上尋找病因及解決辦法。

臺中榮民總醫院副院長葛光中特別感謝所有講師專家的到來,提供目前最新的資訊,帶動台灣胃腸神經與蠕動功能的發展,與國內外的專家加強學術交流。盧俊良理事長也肯定臺中榮民總醫院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