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羊皮筏子 罕為人知的一些小故事

波新聞 -戴貴立/甘肅連線採訪

    到甘肅旅遊,省會蘭州都會玩個兩天,除了逛逛東西方向的大馬路,最有當地特色的那就是一定要去坐下羊皮筏子過黃河。蘭州羊皮筏子從發明到現在已經三百年了,一直只用公羊製作。

    千年筏子百年橋,萬里黃河第一漂,這個諺語說明羊皮筏流行千年,漂流過河也是在地人文地理、自然地理特色。

    羊皮筏子也叫「排子」或者「囊」。跟我們早期在台灣見到的竹筏不一樣。蘭州的「排子」用的不是那種大毛竹,而是木頭為主。木頭的浮力無法和竹子比較。但是在木頭排子下面,有一個載體,那就是一個個羊皮吹漲的「氣囊」。

    這個氣囊當地話叫「渾脫」,用整張剝下羊的皮製成的革囊或皮袋。早年常見的酒囊、水袋或是豬膀胱做的袋子盛裝滷汁醬汁一樣。這種剝羊皮法最大的訣竅就是剝下來的皮子必須完整而且密封。一旦破損漏氣,就失去價值了。 用來做排子的「渾脫」,不但不能選擇母山羊,而且連普通騸過的公山羊也不行,更別提其他地方的綿羊。

    羊皮筏子它由十幾個氣鼓鼓的山羊皮「渾脫」 組成。筏子有大有小,最大的羊皮筏子由600多隻羊皮袋紮成,小皮筏系用10多個羊皮袋紮成。

    羊皮筏子適於短途運輸,主要用於由郊區往市區送運瓜果蔬菜,或是渡送兩岸行人等。它是黃河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古代漢族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羊皮筏子在蘭州已有300多年歷史,早年屬於黃河的運輸工具,現在已成蘭州黃河上乘坐旅遊觀光的一大亮點,轉型成為觀光遊憩用途。

    羊皮筏子也是大西北黃河沿岸最古老原始的渡河工具,最早可追溯至漢建武二十三年,迄今已有近2000年歷史,因製作簡單被廣泛使用,以羊皮爲囊,吹氣實之浮於水面。

    交通工具的發展,水上運輸的羊皮筏子也面臨着消失的危險,目前能夠體驗到羊皮筏子的地方已經不多了。位於甘肅景泰黃河石林一個叫龍灣村的地方,這裏還有很多村民正在從事着筏子客。

    筏子客們做生意,必須上上下下仔細檢查着羊皮筏子的牢固程度,能不能下水取決於筏子客們對黃河水位的判斷。 隨之筏子客檢查每個氣囊,若氣體不實,則會用嘴吹氣以補充,以保證每個氣囊都有足夠的氣體可起到最大的漂浮力度。爲了防止氣囊漏氣,還會在羊皮囊內放入適量的胡麻油,繫口處的繩子,是用當地的一種作物製作而成。

    羊皮筏子的製作方法,先是將羊宰殺後,趁熱將羊皮剝下來,剝下後的羊皮呈口袋形,隨後去除羊毛,放入鹽水中浸泡數天後,再塗抹一層清油,放入到密封的瓦罐之中。數天之後取出吹足氣體再紮緊,最終把這些製作好的羊皮袋子捆綁在木框架之上,這樣就做成了。

    羊皮筏子被撂倒入水中,隨之在上面鋪上幾塊墊子,這時便可以上筏了。上筏時一定要聽筏子客(船伕)的命令,不可猛勁上跳,要輕鬆自如的坐上去,然後抓緊木杆即。隨後筏子客坐上來開始划槳。

    筏子客一般都是數年的黃河渡手,對於對付暗流、暗礁都有着豐富的經驗,不用太擔心其安全問題,但任何水上活動,救生衣是一定要穿的。不怕一萬就怕萬一。何況即使有救生員證,船伕一次能救幾個客人?

攝影: 夏良宙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