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思維、富邏輯》從「急事」到「閒事」,找到屬於你的平衡點!吳淡如帶你認識「艾森豪矩陣」重塑生活步調

如果有一種方法,可以讓我們清晰地識別出哪些事情真正值得我們的時間和精力,那會是怎樣的?在吳淡如的新作《窮思維、富邏輯:人生實用商學院之致富之前先自主》中,她探討了一個長久以來管理學者夢寐以求的理想:創建一個完美的問題解決模型。雖然現實告訴我們,沒有萬能的解決方案能適用於所有問題,但是,透過將事務按照其緊急程度和重要性來分類,我們確實可以獲得顯著的洞察力。這種方法,被稱為「時間四象限法」,最初由美國管理學大師史蒂芬.柯維(Stephen Covey)提出,並因艾森豪威爾總統的一句名言「重要的很少是緊急的,緊急的很少是重要的。」而被廣泛認識。這個簡單的分類法不僅幫助我們更有效地管理日常工作和事務,而且教導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在繁忙的生活中,我們往往忽略了真正重要的事情,而將時間浪費在那些既不重要也不緊急的事務上。

緊急還是重要,客觀分類省思量

所有事務都可以根據「緊急」與「重要」的標準分為幾個象限。儘管每個人對於重要性的認識各不相同,但建議應依客觀原則來判斷(否則,有些人可能會認為聊天八卦是他們人生的重大事件)。這個模型在建立一套客觀的判斷準則。首先,讓我們明確名詞的定義:「緊急」意味著必須立刻處理的事務。「重要」則指那些能帶來較大價值回報,但可能稍顯困難的事務。這兩個概念結合起來,可以分出四個象限(如下圖),各具特色:

第一象限「急事」:這是大多數人總是忙於應對的,有時間壓力且必須完成的事務。這些急事代表了一連串短期的、不得不達成的目標,必須及時處理。

第二象限「要事」:此類事務對人生有重大影響,大家普遍認識到其重要性,但由於延後處理似乎無礙,因此經常被擱置。人們往往選擇處理那些似乎輕鬆的事務。

第三象限「雜事」:這些事務往往因受到他人的壓力而需要立即處理,但完成後卻無法帶來太多成就感。

第四象限「閒事」:在忙碌之餘,這些事務讓人們有機會放鬆或消遣,無需承擔太多責任,是用來排遣時間的。

你我不同,目標定義人生路

透過這個模型,我們可以更客觀地評估事務的緊急性與重要性,從而更有效地進行時間管理和問題解決。我必須強調,這種分法是客觀的。在主觀上,旅行對於一些人可能僅是消遣,但對於旅行家來說,它可能是急事或要事。目標的設定非常關鍵,如果你將自己定位為一名旅行家,或者想要成為整理收納的高手,那麼你的四象限內容肯定會和其他人截然不同。

急事先解,雜事別糾結,要事慢推進,閒事當犒賞

這四象限的時間處理順序應當如下:首先是「急事」規定時間內必須有效率地解決。其次是「雜事」應該設法避免,不被干擾,或者可以委派給他人完成,盡量不在此浪費太多時間。接著是「要事」需循序漸進,節奏性地完成,應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最後是「閒事」當作是休息和紓壓的手段,類似於正餐後的甜點。你的時間即是你最寶貴的機會成本,因此必須設法減少「雜事」的時間,避免過度從事「閒事」。除了需要有效率地處理「急事」以外,還應採取策略,如「PIZZA切割法」來逐步推進「要事」,以免陷入緊迫的狀態。

急事雜事轉不停,要事閒事學會分

然而,多數人的處理順序常是:「急事」→「雜事」→「閒事」→「要事」。許多人的生活被雜事佔據,導致思緒日益混亂。草率地應付完「急事」之後,便將時間花費在更耗費體力的「閒事」上,很少著手處理能夠改善人生的「要事」,使得自己不斷陷入無力感和疲勞的循環之中。活得很累,卻學不到新知,也缺乏經驗的累積。

避雜擁閒,生活有術,自律定平衡

「重要的事」即是對你目標產生高價值的事物。我的人生四大象限看起來也許平淡無奇。許多人認為我很忙,實際上,我只是盡量避免讓雜事佔據我的時間。至於那些閒事,則是人生美好的犒賞,也是不可或缺的。這個模型提醒我們在時間管理上,要努力達成「你自己認為的平衡」,考慮如何分配時間,以便「現在生活充實,未來充滿希望」,並不是建議你完全刪除任何一個象限。至於如何取捨,則是考驗你的自律性。還是那句老話:「時間和乳溝一樣,擠一擠可能就有了。」人並非沒有時間,關鍵在於是否願意去做,以及是否想要去做。

The post 窮思維、富邏輯》從「急事」到「閒事」,找到屬於你的平衡點!吳淡如帶你認識「艾森豪矩陣」重塑生活步調 appeared first on 民生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