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5G共感穿戴裝置丨打破聽覺限制造褔聽障族群

工研院5G共感穿戴裝置丨打破聽覺限制造褔聽障族群
工研院5G共感穿戴裝置丨打破聽覺限制造褔聽障族群
5G動感穿戴裝置可將音樂節奏與情感,轉化成視覺觸覺等訊號,讓聽障者體驗音樂魅力。(圖/記者黃溎芬翻攝)

【警政時報 黃溎芬/新竹報導】

文化部支持下,工研院開發「5G共感穿戴裝置」打破聽覺限制,今年首度與國家兩廳院合作設計課程,致力消弭文化不平等,期讓音樂的力量觸動更多族群。

國家兩廳院「廳院學計畫」邁入第五年,今年首度邀請臺北啟聰學校11位學生參與,透過視覺、觸覺、手語及科技工具等方式,在系列六堂課程及音樂體驗分享會中,打破音樂的感知界限。其中「共感背心與肢體互動」課程,運用工研院的「5G共感穿戴裝置」,將音樂的節奏與情感轉化成視覺、觸覺等訊號,讓聽障學生得以全新方式體驗音樂的魅力。

工研院「5G共感穿戴裝置」可消弭文化不平等,讓音樂力量觸動更多族群。(圖/記者黃溎芬翻攝)
工研院「5G共感穿戴裝置」可消弭文化不平等,讓音樂力量觸動更多族群。(圖/記者黃溎芬翻攝)

工研院表示,臺灣的聽障/聾人族群高達十萬人以上,秉持科技為善的理念,該院特別開發「5G共感穿戴裝置」,利用5G廣連結、低延遲特性,將音樂轉換成震動和光點,透過不同頻率、不同部位的震動,以及燈光效果的變化,讓聽障者/聾人也能感受到音樂的節奏和情感,使聲響與體感相互匹配,體驗現場表演的「共時感」與「一體感」。這項創新技術改變聽障/聾人族群體驗音樂和表演的方式,也為臺灣創造更加包容和平等的文化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