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霖基金會舉辦失智症照顧者溫馨分享會,聚焦年輕型失智症照顧議題

【記者 玉女 台中 報導】

失智症年輕化的趨勢已越來越受到關注,由美國知名演員茱莉安·摩爾所演出的電影作品「我想念我自己」,講述的就是一位年輕型失智症患者因著這份無可抗拒的「遺忘」,所面臨不斷失去的人生課題。依據國際失智症協會的資料,30-64歲失智症盛行率為千分之一,推估台灣30-64歲失智症人口約有1萬2仟人,甘霖基金會有感於越來越多年輕型失智症的案例,今9/1於國際失智月的第一天舉辦「失智症照顧者溫馨分享會」,將主題聚焦在「年輕型失智症」,近90位的報名者參加,盼透過專家、失智症照顧者的分享,給予照顧者實務上的照顧資源和支持的能量。

「當年輕的父親失智了,我們該怎麼辦?」這次分享會的開場,邀請中華民國失智者照顧協會的童心劇團,透過情境劇「黃落」引出年輕型失智症棘手的財物管理和照顧議題。劇情為一位父兼母職,正值壯年並事業有成的父親罹患了失智症,不得不提早退休,由大學剛畢業的女兒扛起主要照顧責任,看著曾經如大樹般保護著家人的父親,記憶正片片凋零,讓女兒心中滿是不捨和無奈。而照顧過程中,父親對於金錢的概念和生活的技能正逐漸喪失認知和判斷能力,讓年輕的女兒備感照顧壓力。中華民國失智者照顧協會林文娟老師引導參與者思考:當面臨相同處境時自己會如何應對?透過參與者不同的想法與回應,讓此次的主題帶出了更多的探討空間。

在「失智症財務管理案例分享」中,甘霖利百加居服督導施曉涵和甘霖中區照顧關懷據點專員譚淑比分享一位76歲的獨居長輩,因著甘霖C級巷弄站、甘霖利百加居服的服務介入,發現長輩因認知能力退化,而有財務管理上的困難,後來督導聯繫社會局請律師幫忙,在律師的公證下,由爺爺的前老闆代為託管財務,終於解決了爺爺的財務管理問題。過程中,他們也安排長輩參與失智據點活動,讓長輩增進人際互動,延緩認知的退化。

在照顧新模式的部分,台灣失智症協會李會珍副秘書長分享為年輕型失智症首創的「Young 咖啡坊」,由年輕型失智者提供服務,並依據個案特性設計適合他們的工作指引及環境安排,也讓社會大眾更能有機會認識年輕型失智者,並與之互動,也藉此讓失智者獲正向力量,且並從中獲得成就、提升價值。永信社福基金會葉建鑫主任則分享中重度失智症照顧的團體家屋模式,提供24小時的連續性照顧,但與住宿式機構不同的是團體家屋不強調照顧,而是共同生活與陪伴,讓長輩有尊嚴及有能力的走完最後一程。

甘霖基金會樂多家園張佳瑜社工師分享社區式日照結合送餐模式的案例,有一位腰部骨頭損傷嚴重,導致行走困難的阿嬤,醫師判定只能療養無法開刀。社工以阿嬤日常生活起居照顧為初衷,每週兩到三次的協助洗澡服務,整理簡單家務,並幫阿嬤申請送餐服務,使阿嬤不需要自行購物及備餐。在樂多家園個別化的整體照顧下,阿嬤已經不需要依賴止痛藥,可以起身慢慢走,阿嬤的兒子很感謝家園的用心照顧,實現阿嬤在地終老的願望。

家庭照顧者張治文曾受邀公視的誰來晚餐拍攝紀錄片「爸媽不要忘記我」,今也現身會場親自分享這段同時照顧高齡失能的父親與失智母親的歷程,以及在這段過程家人間如何協力分工,共同分攤照顧責任、彼此扶持安慰的動人時刻。郭慈安教授則就今年疫情談到因防疫的規範以及民眾自我保護而影響了失智症的照護與服務,並就公共衛生、社會安全與照顧者支持的面向,為大家帶來今年講座的失智症新知。

甘霖基金會林錦雪執行長說:「甘霖基金會12年前因看見失智照顧者的需要,便成立失智照顧者支持團體,透過不定期辦理講座與聯誼會,促進照顧者對失智症相關層面議題的認識,與照顧者一起探討和分享失智照顧技巧和心情,使其可紓解壓力及彼此扶持。為了讓社會大眾對失智照顧者及長照服務有更多的了解,本會也自105年起每年辦理「失智照顧者之溫馨分享會」,今年已是第五年,每一年皆會探討不同的照顧面向,力求可以真實的幫助到遇到不同照顧問題的照顧者。而今年聚焦在「年輕型失智症」,期盼透過這樣的講座,讓正面臨同樣狀況的家庭,可以不再孤立無助,而是有合適的資源連結可以幫助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