纖維館常設展配合防疫

【記者 玉女 台中 報導】

臺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是臺灣唯一以纖維為主題之博物館,經過長期醞釀而生的「華麗派對:纖維工藝的生活時尚」常設展,是博物館耕耘典藏、研究、展示、教育四大功能的具體呈現,規劃展出時間至少三年以上。搭配即將到來的兒童節,且因纖維作品不宜長久展出,常設展在3月13日完成部分作品換檔,精采作品一檔接一檔,十分精采。

主打觸摸、互動、數位、實作體驗的常設展,是小朋友學習纖維的最佳教室─常設展獨家「互動投影人台」,讓小朋友有機會親手替衣服設計圖案,在獨家設計的畫紙上,小朋友用蠟筆揮灑繪出獨一無二的花樣,再透過科技投影到大型人台上,宛若幫人台穿上新衣,邀請每個人體驗成為設計師。另一款「纖維筆記」,透過實際翻閱書頁閱讀有關植物及動物纖維的特性、歷史故事,進而想像纖維實際運用在生活的製造過程。纖維筆記歡迎參觀者實際動手觸摸這八種纖維材質,觸摸後還可以看見材質的變化。展場互動觸摸區固定每小時消毒1次,讓使用者可以安心使用。

配合兒童節的到來,常設展其中一展區以「護佑孩童」為主題,展出織綴著吉祥動物花樣的風帽、刺繡著榮華象徵的圍兜,這些孩童服飾,皆透過巧手的祝福剪裁縫綴,讓繽紛的色彩紗線幻化為孩童身上的衣飾。展覽展出古代版的學士帽《八仙狀元帽》,狀元帽型似官邸屋宇,透過給兒童戴上狀元帽,期許日後能讀書上進,並順利考取狀元,光宗耀祖。另外還展出各式帽子,如《鴟鴞帽》在童帽的兩端兩側各繡製一隻上揚的鳥頭,反映望子成龍的傳統思想;《花球八仙童帽》則在繡花裝飾上附有八仙墜飾,觀者除了能想像當時使用者注重的防風禦寒功能,也能欣賞創作者的藝術美感及綴飾所蘊含的文化涵義。此次亦展出洪麗芬老師以薯榔染創作成的《大地之衣》,特殊的紋路加上絲質繡製之繫帶,以懸吊展出,展現奇幻多層次的色彩變化,作品輕盈;許豔玲運用工藝師馬毓秀之生絲藍染創作《山光水色》,染出山水的空靈感,呈現水墨畫作般雲霧繚繞、撥雲見日的意象;林淑鈴《觸發.無限》透過LED燈線光束的連結展現設計、藝術、工藝的結合;邱錦緞《風車花餐桌罩》藝術性地呈獻竹材剛柔並濟的特質。展場內藏各式各樣的彩蛋,等著參觀的民眾細細發掘。

「華麗派對:纖維工藝的生活時尚」常設展即日起於臺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2樓展出,目前臺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還有「傳承與改變-研、衍、演-纖維職人共同創作展」展出至4月12日。因應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疫情嚴重影響藝文活動,臺中市政府文化局擬定「藝文紓困3+2」,包括場地費用全額退還、放寬受補助演出之辦理期限、補助款提早撥款,另外透過線上劇場、表演藝術徵件等計畫協助團隊提升,相關方案預計於4月初公告並接受申請,市府以行動落實藝文團隊紓困,協助藝文團隊度過難關。更多最新訊息請至臺中市政府文化局網站:http://www.culture.taichung.gov.tw。

同時,文化部於3月18日發布「文化部對受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影響發生營運困難產業事業減輕營運衝擊補助申請須知」,包括減輕營運困難補助、因應提升計畫補助,只要是109年年1月15日後受疫情影響發生營運困難的我國藝文事業及相關人員,都可提出申請,文化局也將全力協助藝文團體爭取文化部及中央部會各項紓困及振興措施,以協助團隊渡過艱困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