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房子》繪本教育推廣暨新書發表

【記者 玉女 台中 報導】

由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出版、陳澄波文化基金會執行製作的《老房子》(THE OLD BUILDING)一書,28日在台南市忠義國小及文資局文資中心辦理繪本教育推廣暨新書發表活動。為扣合文化部「文化體驗教育」政策並將文保觀念往下紮根,文資局特規劃製作文資保存科學兒童繪本《老房子》,以修復案例中常見的「建築彩繪」為主題,透過門神、壁體及梁枋的劣化現象,轉化為腳傷的將軍、頭痛的孫悟空及蛀牙的嫦娥等有趣內容,另為兼顧國際視野也同步出版英文版本,讓文化資產透過中英繪本關照世界上更多角落的兒童。

文資局邱建發副局長開場致詞時表示:「要將文化資產保存科學這樣生硬的知識,轉化為學童可以理解的繪本,其實很困難,很感謝陳澄波文化基金會對於本次繪本出版的用心規劃,後續也將賡續推動系列的文化資產教育推廣活動,讓更多學童藉此認識文化資產」。

廟宇是早期漢人移民的精神支柱,與人民生活、建築風水習習相關,因此多建於聚落或城市重要位置上,就像「老房子」一樣。寺廟中,比例最高的裝飾藝術莫過於「建築彩繪」,一開始是為了保護建築(木)構件,之後成為畫師創作及展現個人技藝的空間,以歷史典故為題材,加上畫師自身對美感的認知,「建築彩繪」因應而生,常見的有「門神」,其次也能夠在各式木結構(如梁枋、棟架、瓜筒)或壁體(木板壁或灰壁)上,看到彩繪系列深具歷史意涵的創作內容。

活動邀請「磚木取夥故事劇場」以演說呈現故事內涵,以《老房子》繪本為核心,依照繪圖內容搭配生動的音效,忠義國小五年級學童聽得津津有味,不停以踴躍回答的態度,即時回應演說者的提問;在繪本裡,透過小男孩及他的同伴(小狗狗)帶領讀者從廟宇外頭走進殿堂,看到門神、壁體上的彩繪「西遊記」、梁枋上的「嫦娥奔月」,隱喻彩繪民俗教化功能,並激發出「戰場上的將軍、不乖的小猴子以及愛吃糖的嫦娥」等想像空間;後半段以神明庇佑守護人民、老樹保護麻雀,銜接到老建築終不敵歲月摧殘而老化,必須拆除送至修復室進行修復,並複製一模一樣的門神暫代,繼續執行「門神」的功能,「老房子」依然在原地守護人們,繪本另一特點為「延伸閱讀」單元,以漫畫方式呈現彩繪劣化及修復等相關知識性內容,跳脫傳統長篇大論形式,非常適合家長(或伴讀者)閱讀,共享親子共讀的樂趣。

繪本演說結束,整隊集合步行至文資局文資中心修復室,小朋友親眼見到紅外線(具有穿透性可看到彩繪底稿)、紫外線(可以看到彩繪層不同材質的螢光反應)及顯微攝影等科學技術如何應用於建築彩繪科學檢測上,忠義國小學童個個興奮不已,文資局修復人員提問,皆紛紛舉手搶答,活動接近尾聲,讓學童有機會看到「一般古物鹿港龍山寺彩繪門神—富貴晉爵」,同時也能進一步認識近距離瞭解文化資產。

本次活動難得有機會讓忠義國小師生實際參訪其中的彩繪門神並觀察劣化現象,透過眼耳鼻身意等五感體驗,期盼內化為參與者日後珍惜文化資產的契機,達到「寓教於樂」的教育推廣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