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台味視角說奇案 阮劇團《十殿》橫跨臺灣30年的故事

【記者 玉女 台中 報導】

4月份推出一檔接一檔精彩節目的歌劇院,最後一個周末將由深耕嘉義18年的阮劇團帶來充滿臺灣庶民生命力的作品《十殿》。《十殿》為第二屆「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場館共同製作計畫」的獲選作品,製作籌備歷經2年,分為〈奈何橋〉與〈輪迴道〉兩部,全劇以台語演出;敘事時間從1990年開始到現今,摒棄價值觀的教化訓示,刻劃小人物間的人性百態。藝術總監邱瑗表示:「兩年前三館共製計畫評選時,《十殿》的企劃就引起大家注目,我在想這絕對是值得期待的作品。相信中部的觀眾也跟我一樣,準備好迎接這次演出。」《十殿》,4月30日至5月2日將在臺中國家歌劇院中劇院演出。

移工、長照等情境 呈現社會常民的生命困頓
《十殿》創作源初的概念來自三個元素,分別是臺灣作家阿盛的散文作品《十殿閻君》、臺灣五大奇案及波蘭導演奇士勞斯基的電視影集《十誡》。編劇吳明倫提到:「我們參考了《十誡》的一些形式元素,將角色設定在一個社區裡面,一群來自四面八方不同階級與背景的人,他們有著不為人知的糾葛關係、而發生一件件令人無法想像的事情。」另外,取用《十殿閻君》與臺灣五大奇案的故事元素全新改編,而以五大奇案中女性多為受難者的特徵,拋出女性在現代社會是否有機會不再是受害者的提問。視覺設計廖小子看完首演後如此比喻:「《十殿》堪稱是劇場界的玫瑰瞳鈴眼。」

《十殿》臺北首演後,劇中隱喻老人長照與新住民等現今社會議題成為現代中壯年觀眾討論的焦點,導演汪兆謙表示:「在《十殿》可以看到許多臺灣社會你我熟悉的元素,以及與過去重新對話。《十殿》以台語演出,主要是阮劇團對於台語有著使命感,希望讓更多人認識這美麗的語言。」舞台上不容忽視的巨型木構裝置,透過旋轉機關、舞台空間輕巧地分割,像是故事裡眾人的因果輪迴,讓劇中人在面對道德困境和倫理難題時,沒入「惡」的道路,彷彿是一種人間即地獄的既視感。

《十殿》演員陣容包括在《大佛普拉斯》與《同學麥娜絲》演出的臺灣電影導演莊益增、劇場導演李明哲、杜思慧,曾入圍金鐘獎戲劇類最佳男配角的李辰翔與馬來西亞資深演員鄧壹齡等實力派演員共同詮釋這兩部作品,並結合臺灣中生代創作夥伴歷時2年發展完成。在阮劇團成立即將邁向第18年的時刻,《十殿》就像是成年禮一樣,回望過往他們在嘉義持續耕耘的過程,看見阮劇團從早期的西方經典改編,到臺灣在地故事的深入挖掘。中部觀眾將跟著這批深富創作底蘊的臺灣劇場中生代,透過《十殿》重新體驗這段橫跨30年的臺灣故事。

節目/活動資訊
2021 NTT-TIFA 阮劇團《十殿》
演出時間:04/30(五) 19:30《十殿:奈何橋》(本場次提供中英字幕)
05/01(六) 14:30《十殿:奈何橋》(本場次提供台英字幕)
05/01(六) 19:30《十殿:輪迴道》(本場次提供台英字幕)
05/02(日) 14:30《十殿:輪迴道》(本場次提供中英字幕)
地點:中劇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