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團錦簇彩蝶飛舞染色裝置再度綻放
【記者 玉女 台中 報導】
纖維工藝博物館1樓大廳再度懸吊大型天然染色裝置「花團錦簇·彩蝶飛舞」。臺中市長盧秀燕也以此組「花團錦簇·彩蝶飛舞」,提前對市民帶來2021年迎春納福的祝賀!
臺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以「纖維‧時尚‧綠工藝」為館舍宗旨,致力於纖維素材、纖維技藝的研究及推廣,為全國第一座,也是唯一一座以纖維為主題之專業博物館。臺中市長盧秀燕向來重視各種藝文的發展,尤其是對於全國工藝界佔有如此重要性的纖維工藝館更是重視,也期許纖維工藝博物館能兼容纖維工藝的傳統與未來。
本組天然染色創作以自然生態「蝶戀花」的意象作發想,以「蛹化蝶」、「蝶戀花」、「花綴蛹」三段情節構思,將蛹、花、蝶三者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呈現出三者緊密相依、深情相戀的情境。
作品須先做構圖後,在絲綢布料固定的位置上染上花紋,並利用天然染料之茜草、胭脂蟲、石榴皮、福木、五倍子、鉤藤、薯榔等優良染料染製出紅、橙、黃、綠、紫、褐、黑各色,為55朵花及15隻蝴蝶配色,佈置於纖維工藝博物館挑高10公尺的迎賓大廳,營造出臺灣美好的生態環境,並展現天然染色結合立體造形呈現的獨特面貌。
本組裝置由陳景林老師規畫監製、由天染工坊團隊進行染色後,裱貼在金屬骨架結上,呈現出繽紛多彩與顧盼有情的花蝶造形。團花採取三組件立體構成,並以挑高空間作多視點懸吊,加上花旁飛舞的彩蝶,組成饒富興味的有情畫面;加上內置光源的設計,能使花蝶的色彩映射得更加活潑、絢麗。
陳景林老師說,蝶的前半生為蟲,蟲結繭而化蛹,蛹羽化而破繭成蝶,這個大型裝置正述說纖維工藝博物館歷經前28年編織工藝館累積的成果,蟲結繭而化蛹,終於破繭成蝶而大放光彩。
這組大型裝置,也展現了纖維工藝博物館從1999年起戮力於臺灣天然染色研究的成果,我們看到的紅色來自於天然的茜草、胭脂蟲、紫膠蟲;橙色來自於茜草+福木或茜草+石榴皮;黃色來自於福木、石榴皮;褐綠色來自於大葉欖仁、石榴+藍靛;紫色來自於紫膠蟲、胭脂蟲;褐色來自於鈎藤、柿子、薯榔;灰黑色來自於五倍子、墨水樹等,在在顯示臺灣是發展天然染色的寶庫。
經過檢視補染修複,即日起於1樓大廳展示。每當天色漸暗、氣溫驟降時,這組大型的裝置就會發出溫潤的燈光,為來往的市民帶來溫暖的幸福感。
本館目前也推出「綠野纖縱-纖維植物教育園區」、「纖維的藝想世界-大甲藺篇」、「尋尋糸糸-親子互動遊戲」等,精采可期。相關訊息請上臺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官網(http://mofia.taichung.gov.tw/)及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mofiataichung/)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