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思維、富邏輯》金融誘惑何其多,吳淡如教你「理性思考,避開陷阱」投資切勿輕信高回報

假如有人向您提出一個投資方案,聲稱每年能獲得高達10%的固定收益,這聽起來是不是像是一個難以置信的承諾?在吳淡如的新書《窮思維、富邏輯:人生實用商學院之致富之前先自主》中,她舉了一個簡單的例子:如果您的錢在銀行只能賺取1%的利息,卻有人向您推銷一個每年可以獲利10%,並且保證本金安全、每季支付利息的方案,您會毫不猶豫地加入嗎?若您是一位理性的讀書人,當您聽到這樣的投資方案時,心中一定會有所警覺。畢竟,如果真有如此高報酬低風險的賺錢途徑,為什麼其他人不自行佔盡便宜?背後是否隱藏著風險陷阱?

高息陷阱,人人躲不過

這是華人世界多年來屢見不鮮的高息陷阱,屢次使信任者家破人亡,連帶親友也受牽連。原因在於一開始的一兩次利息發放,便讓人深信利息將永續發放,而致「吃好倒相報」(台語)。即使是之前流行於婆媽間的互助會,也是基於這種脆弱的信任運作。回想早期,人們的純樸使他們易信於此;若你參與了互助會而未曾遭遇倒會,實屬不易。然而,你應該思考,這每年固定10%的利息究竟來源何處?難道對方家中擁有聚寶盆?

招親友入局,老鼠會的翻版

當你被要求去招徠親友時,這不就是典型的老鼠會嗎?我認識一位親友,自鴻源集團案以來,她總是涉入各種高息的陷阱,無一例外。大約五年前,她試圖說服我參與一個所謂的「投資」機會:投入一百萬,每季可以領回十六萬。她問我是否相信這個方案。我根本不想理會,心裡想她又要陷入困境了。當我勸她千萬不要這麼做時,她卻惱羞成怒,堅稱她已經領了兩次利息。她的親友都感謝她介紹這個機會,唯獨我,像一隻黑色的烏鴉,在詛咒她。我問她:「妳知道那家公司究竟在做什麼嗎?」她回答說:「這……應該是在拍電影。我參加大會時,看到許多影劇圈的人在那裡,場面很熱鬧。」

投資電影,追夢者除外,別指望分羹

當我聽到這個所謂的投資機會時,我知道這不過是場笑話。你一定也很清楚,拍電影的成功獲利率極低,你難道以為每一部都能成為《阿凡達》或《鐵達尼號》嗎?你瞭解電影界的平均報酬率,就會明白票房成功有多難得。除非那部電影是你夢寐以求的項目,即使傾家蕩產也在所不惜,否則投資影劇業恐怕就是一種「即便賺錢,你也分不到一杯羹」的局面。「如果是投資拍電影,那更是無需多說,他們不可能告訴你是投資卡麥隆或湯姆克魯斯的公司吧?」我嘆了口氣,人們總是寧願相信自己的財務決策最終會成功。

回本只需五次,後果誰顧?老鼠會遊戲,最終皆虧

她繼續說道:「只要能領回五次利息,我就能回本了。即使那家公司在第五次之後倒閉,我也不在乎!」聽到這裡,我心想,她還想拉我入會嗎?如果她在第五次收到利息時公司倒閉,那麼她所招募的人甚至還沒領到三次,損失將會比她還大。這種充滿使命感的招募行為,無疑是因為利益驅動,就像「老鼠會」中的「先行者」所享有的好處。然而,最終本金都將付諸東流。這與我小時候冒險騎單車左轉有何區別?都是賭命的遊戲,押上一百萬,每天只希望贏得一千元,無論能領多久都無所謂。

高息承諾,明顯詐騙

儘管如此,她仍然聽不進去意見,因為她已深陷其中。「如果妳能回本,我會在米其林餐廳為妳慶祝,」我對她說。我提醒她上次的經歷:「記得我上次告訴妳,任何人若承諾本金保證,且利息超過定存的兩倍,那肯定是詐騙嗎?」實際上,根本不需利息達到兩倍,任何不相關之人的保本與高息保證就是詐騙。我只是用一個具體數字來讓她理性評估—定存利率為1%,兩倍則為2%。「天啊,他們竟答應給妳64%!」如此精確的數字,應有助於她回歸理性思考。

理性消失,迷失在被動收入夢中

「所以它不是2%啊!」她理直氣壯地說。「什麼?」的確,64%遠非2%,實際上是其32倍。這樣一來,我的勸告就失效了嗎?在此時,我已經知道繼續勸說也無濟於事,因為她已經被「被動收入」的想法迷惑,完全失去了理智。她學歷不低,卻已陷入如此迷茫。我還能說什麼呢?結果,她沒有領到第三次的利息。那些曾感激她介紹「好康」的人,現在都在責怪她,後來她只好躲避眾人。儘管如此,今年初她又告訴我她參加了某農會的投資講座,宣稱一年半的投報率為27%,相當於一年18%,只需投入三百萬。唉,你說這是什麼情況呢?

《窮思維、富邏輯:人生實用商學院之致富之前先自主》

The post 窮思維、富邏輯》金融誘惑何其多,吳淡如教你「理性思考,避開陷阱」投資切勿輕信高回報 appeared first on 民生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