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不奇怪》孩子為何害怕表達生氣?怎麼轉化為成長動力?孩子情緒管理的新策略

當珍愛之物被奪,我們如何反應?兒童臨床心理師李介文在《你的孩子不奇怪》一書中,透過小宇的筆芯盒故事,提出這個問題。小宇因筆芯盒被搶而打人,常見的家長反應是嚴厲的「不可以打人!」但李介文引導我們思考,若被奪之物是我們的手機,感受又會如何?他指出,成人與孩子對物品的情感價值可能相似,我們在理解孩子的情緒時,可能忽略了這一點。這種理解上的缺口,可能是溝通障礙的原因。Purcell和Murphy將生氣分為三類,每種背後都有其原因。從小宇的故事,我們學習如何更深入地理解及回應孩子的情緒。

隱藏的生氣,孩子心中的勇敢告白

在探討孩子的情緒反應時,我們常見到孩子即使生氣也不承認,因為他們擔心顯露情緒會惹怒大人。從小接受生氣是負面情緒的教育,孩子們學會了隱藏自己的生氣,以討好他人。他們的生氣常以間接方式表現出來,如酸言酸語或被動攻擊。例如,當被要求做事時,孩子可能不悅或自嘲地反問:「我可以說不嗎?」此外,孩子可能因為自己的不足或對自己生氣而感到憤怒。因此,自尊心在孩子處理生氣時扮演著關鍵角色。擁有健康自尊心的孩子能夠誠實且積極地面對自己的不足或他人的侵犯,而自尊心較低的孩子則可能選擇隱藏或誇張表達自己的憤怒。

爆炸式的生氣,轉化為孩子的成長動力

解決生氣這種情緒,實際上是一種生理需求。像忍大便一樣,雖然忍著不舒服,但解決後會感到輕鬆。同理,孩子需要學習如何在合適的時機和場合表達生氣。當孩子不能控制生氣,就像火山爆發,事後又會因不當的行為感到自責。這種情緒的循環,特別在敏感和防備心強的孩子身上更為明顯,他們可能選擇「先下手為強」的方式來表達生氣。這種爆炸式的生氣通常會帶來短暫的效果,如讓人不敢惹他們,或達到自己的目的,從而使孩子不斷重複這種不適當的生氣模式。

慢性生氣,翻轉為孩子的內在力量

一些孩子長期處於中低強度的生氣情緒中,對周遭事物常感不滿或抱怨。這種情緒如未及時處理,便會在體內積累,形成一種慢性的情感中毒。生氣的原因可能很多,而當我們注意到孩子的問題時,情況可能已經相當嚴重。有些孩子對自己不滿,將負面情緒轉嫁到他人身上。例如,我遇到過許多不想學習的孩子,他們對學習感到厭煩且對父母的期望感到不滿。孩子可能因為落後太多、害怕失敗,或父母設定的標準過高而感到挫折,最終選擇抗拒學習或以生氣來表達不滿。

觀察孩子的情緒,理解才是真正的溝通之橋

孩子們知道生氣不是好事,但他們仍然會生氣,因為這是他們表達無法言喻情感的方式。當孩子生氣時,我們應該冷靜地觀察和聆聽,這是改善親子間情緒互動的關鍵。我們經常對孩子抱有期望,例如希望他們能控制情緒或積極面對困難,但卻很少人真正試圖理解孩子為何生氣。我們需要通過觀察和提問來深入了解孩子的情感,幫助他們學會更好地處理情緒。當我們理解並回應孩子生氣的原因時,可以幫助緩解他們的怒氣,讓他們感受到被理解和重視。

The post 你的孩子不奇怪》孩子為何害怕表達生氣?怎麼轉化為成長動力?孩子情緒管理的新策略 appeared first on 民生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