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齡化社會談退休老人的若干課題

高齡化社會談退休老人的若干課題

波新聞   -戴貴立/屏東

    教育部推動樂齡學習專業人員研習,楊國德教授在112年12月15日,於和平國小家庭教育中心,結束的六堂課,提到樂齡是人生學習最後一塊拼圖,隨著少子化人口高齡化,目前400-600萬老年人口,未來可能高達千萬。

   明21日第二次研習,學員將繼續學習如何成為樂齡學習中心合格講師,明日基礎培訓課程將由另外一位教授講授,內容將於課程結束,做一個回顧。 第一次六堂培訓課,提及的內容包羅萬象,參照學員筆記及喜好與認知,可以歸納幾個重點:第一,高齡就業,第二老人服務老人,第三進修與志工,第四老人生活安全管理,第五老有所為。  

  1高齡就業在日本,歐美不是問題,台灣一般企業並不聘用45歲以上員工,遑論屆齡退休者。有68歲仍在台灣外商公司,在美國,67-68仍然活躍在職場。若是詢問其年齡,或是懷疑其能力,對方會控告「年齡歧視」。據一位電廠土木工程技師表示,為了維持生活水平,負擔全家醫療保險,高薪工作可能會延續至75歲。這位台灣移民美國的工程師說,如果體力智力能夠勝任,他不會退休。  

  2老人服務老人,理念來自青壯年上班,即便子女也無法全天服務照顧長者,年歲大體力精神上乘之退休人員,可以發揮老人服務老人的功能。  

  3進修方面,樂齡學習中心可以透過拜訪,熟識友人鄰居鼓勵,讓有錢有閒的長者前來學習。此外人力資源方面,亦可鼓勵其參與志工行列。如何讓長者以當志工為榮,如何走出室外,接觸新知識,認識新朋友,是非常關鍵的一步。    

  4生活安全方面,老人反應較遲鈍,在用電、用路,飲食方面,三個安全必須關注,尤其晨間運動,交通意外令人憂心。另外獨居者長期飲用不健康的食物和飲水,依賴泡麵的維生方式,必須協助其改善。  

  5禮運大同篇有「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楊老師針對老人,拈出「政策上老有所學,精神上老有所教,重點是老有所為,理想上,老有所用。」老人圍繞在教育、學習、服務中,依舊是在成長,在發揮餘光,造就輝煌的自己,肯定生命價值。  

   樂齡學習專業人員培訓課,理論與實作之範疇,非常廣泛,基本認知仍然在於勤與長者交心,時常互動,真心關懷,才能產生彼此信任,唯有接觸才能了解實況。 獨居的可怕在於生理與心理同時退化,人際關係冷漠,心情低落。據衛生機關統計,每天早上500個長者前晚上床,翌日就沒有起來。因此,如何讓老人不致落寞淒涼,保持學習或是與外界互動,也是延年益壽之道。

   縱使老人生活雖不能「生龍活虎」,至少也能夠多采多姿,或是學習中產生新樂趣。 認識新朋友,接觸新事物,以樂觀優遊心情生活,不一定長命百歲,但是必然能夠了無憾恨,盡其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