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資傳匠工坊滿周歲 人才培育成果斐然

【記者 玉女 台中 報導】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文資傳匠工坊於4月9日開辦「2020年木作班第二期」,以及5月9日開辦「2020年瓦作班第一期」,各經為期8週及4週的密集培訓,在31日正式畫下完美句點,而今天也恰好是文資傳匠工坊1周年的生日,可謂雙喜臨門。

傳統技術保存修復人才高齡化,急需年輕世代或相關領域人才投入,惟傳統師徒制傳承式微,無法滿足修復現場人才需求,為解決傳統工匠人才斷層、培訓不易問題,文化部於108年5月於文化資產園區成立「文資傳匠工坊」,作為木作、瓦作及土水作之技術培訓、傳統匠師資格審查及保存技術傳習之人才培育基地。

傳統技術保存修復人才已日趨高齡化,急需年輕世代或相關領域人才投入,惟傳統師徒制傳承式微,無法滿足修復現場人才需求,為解決傳統工匠人才斷層、培訓不易問題,文化部於108年5月於文化資產園區成立「文資傳匠工坊」,作為木作、瓦作、土水作及裝飾類工項之技術培訓、傳統匠師資格審查及保存技術傳習之人才培育基地。

文資局施國隆局長表示,為培訓文化資產修復木作工項所需人才,文資傳匠工坊於去(108)年的今天揭牌,已試辦「2019年木作班第一期」及「2019年土水班第一期」各1班,並且辦理技職教師深度研習,發展教案,高職生修復體驗,舉辦保存技術傳習課程等,共培訓120名學員,成效良好;今(109)年文資傳匠工坊上半年接續辦理「2020年木作班第二期」及「2020年瓦作班第一期」各1班,再添44名生力軍,學員皆具備文化資產修復、再利用現場實務工作經驗,或具有木作、土水作、瓦作相關技術士證照及工作經驗,透過文資傳匠工坊規劃相關職能課程,培訓學員成為具有文化資產保存修復能力的文資生力軍,成果斐然。

今年「2020年木作班第二期」由大木作匠師吳權坤、吳嘉祥與講師張福輝,攜手指導學員精進大木作保存技術,木作班報名人數多達70餘人,最後以具備文化資產修復再利用現場實務工作經驗或木作技術士證照及相關經驗的學員為篩選對象錄取24名。木作班學科課程規劃以「文化資產修復倫理及相關法規」、「木作施作及修復概論」等課程,作為學員學習漢式建築大木作修復知識的開端,術科實作則以漢式大木作核心技術的「篙尺實作應用」、「漢式木構件打版、放樣、製作與組裝程序概說」、「漢式木構件及榫卯實作」,加強學員對於現場施作的觀念,逐步建構學員對於傳匠修復技術的知識。

「2020年瓦作班第一期」亦錄取了20名具備文化資產修復再利用現場實務工作經驗或土水作、瓦作技術士證照或相關工作經驗的學員,由傳統瓦作匠師王榮貴老師擔任主要培訓講師,並以2019年文資傳匠工坊邀請日本金澤職人大學校日本匠師來臺傳授日式棧瓦葺技術的受訓學員為種子助理技術講師,指導學員「日式瓦作」之「卸瓦」、「鑑別選瓦」、「新舊瓦鋪設」等核心實作課程,深入了解實際修復現場的操作與應用。

我國《文化資產保存法》自民國71年制定公布施行以來,歷經二次大修,建築類有形文化資產,例如,古蹟、歷史建築、紀念建築、聚落建築群等,目前全國總數已超過2,500餘處,古物類也超過80,000件,可知欲提高文化資產保存、維護及修復品質,其從業人員亟需建立完整證照資格制度作為管理依據。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已修正並預告文化資產保存法第12條之1,明訂中央主管機關應辦理相關從業人員之資格檢定與證照核發事宜,作為相關從業人員之資格檢定、證照核發、執業條件、從業人員管理、奬勵與人才培育等規範的法源依據,未來亦將透過相關從業人員之教育訓練、資格認證、業務執行範圍、實質管理、獎勵等共通性事項進行相關子法修訂與配套說明,以提升修復人員執業責任、專業能力及權益保障等事宜,並保障未來人民參與保存維護、修復或再利用文化資產之權利與義務。

歡迎有志之士持續關注「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官方網站及「文資傳匠工坊」粉絲專頁,隨時獲取最新消息!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https://www.boch.gov.tw/
文資傳匠工坊:https://reurl.cc/GVg99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