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匠藝新書發表暨匠師感恩音樂茶會

【台灣電報記者 玉女/ 金門報導】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在9月18日「全國古蹟日」,特別選在金門水頭閩南古厝舉辦一場結合音樂、匠藝的新書發表會。金門縣副縣長李增財、金門縣文化局長許績鑫及眾多金門在地傳統匠師皆親臨現場參與。文化部文化資產局長陳濟民特地跨海前來金門主持新書發表會,除了表達對金門匠藝的重視,也向兩位人間國寶及金門眾多匠師們致敬、致贈專書予出席之22位傳統匠師。

本次發表的新書紀錄關於兩位經文化部認定為重要文化資產保存技術保存者(俗稱人間國寶)翁水千(大木作)及莊西勢(土水修造)之卓越成就,由臺師大教授江柏煒執筆,詳細闡述國寶的習藝過程、匠藝特色、作品風格,以及他們終身執著地投入傳統建築修復工作,且不斷精進技藝的職人精神。

文化部文資局長陳濟民說明,目前全臺的古蹟及歷史建築已達2,700多處,數量逐年增加,然而修復古蹟、歷史建築之傳統匠師卻逐年老化,傳統技術的傳承面臨斷層危機。隨著文化資產修復需求日益增加,文化資產保存技術的人才培育則愈加迫切與重要。面對此問題,文資局提出建構文化資產修復產業生態系,已擬定傳統匠師修復技術能力分級、傳統匠師基本薪資參考基準及工程承攬定型化契約範本等,希望吸引更多人投入古蹟修復的行列。金門擁有數千棟古厝,就古蹟修復行業潛力而言,具有培育傳統匠師的巨大能量。

金門縣副縣長李增財表示,二位重要保存者翁水千及莊西勢的專書有重大意義,因為很多修復工法與技術的眉角,需要老匠師的特別指導,專書內容將匠師的特殊工法詳盡紀錄,提供後進學習。早年金門較大的宅院,往往需要經歷三代的努力才能建成一棟,因此更需要妥善保存,為了傳統建築技術能永續傳承,更需要擴大協助匠師的力度、保障匠師的生存環境。

活動現場氣氛十分溫馨,多才多藝的李清海匠師率領著南音樂府揭開序曲,唱作俱佳、情感飽滿,也表現了閩南文化音律之美;小提琴與鋼琴演奏許銘豐老師的「落日與煙」(金門已故詩人吳承明詩作譜成的曲子),為這場匠藝新書發表會增添更加豐富的藝術氣息。古厝、匠藝與音樂的交會,讓美好的秋天發生在水頭。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長陳濟民(右1)與金門縣副縣長李增財(左1)共同贈書予重要保存者莊西勢匠師(右2)
文化部文資局長陳濟民(前排右2)、金門縣副縣長李增財(前排左4)、金門縣文化局長許績鑫(前排左3)出席金門傳統匠師感恩音樂茶會與貴賓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