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玉女 台中 報導】

洪先生今年69歲,年輕時長期酗酒有大約50年的時間,每天無酒不歡,直到近幾年才因為中風而漸漸減少飲酒量,但至此之後常常出現行為異常跟情緒障礙的情形發生,例如與鄰居爭吵甚至是肢體衝突的情形,內容多傾向是覺得鄰居侵占自己的地或者是想害自己等妄想症狀,家人及鄰居都覺得不堪其擾,便將他送到豐原醫院來住院,住院期間由神經內科與精神科共同照顧,住院期間,因為精神症狀的混亂加上因為肢體無力導致行動不方便,也會同社工室協助請看護,在護理同仁的照顧之下,洪先生精神症狀穩定,便返家繼續照顧。

豐原醫院精神科曾國偉醫師表示:「酒癮是一種慢性化的身體心理疾病,酒癮個案對酒精有強烈的渴求,之後逐漸對酒精產生的耐受性及合理化酒精相關問題,繼而產生庭健康及法律的問題,如何降低飲酒,拒絕酒精成癮是心理衛生的一大課題」曾醫師指出,目前台灣有許多人,因為長期飲酒,導致大腦退化,慢慢演進成失智症的,進而連簡單的生活都無法自理,依據108年美國史丹佛大學的最新研究,喝酒容易臉紅的人,不僅會大幅提高罹患癌症的風險,還會加速阿茲海默症的發生,英國阿茲海默醫學會認為,早發型失智患者(四五十歲就失智)現在比以前越來越多,可能跟酗酒成癮的人越來越多有關,根據JAMA Network open期刊的研究表示,曾經因喝酒失去意識的經歷,會使失智風險加倍,如果你的飲酒量超過建議值,且喝到失去意識,失智的風險會提升到136%。

根據「國民飲食指標手冊」的建議,男性每日不超過1罐啤酒(或相當於20g酒精量),女性不超過半罐啤酒(或相當於10g酒精量),懷孕期間或準備懷孕的女性,則不可飲酒。

政府很重視國人酒癮議題,提升飲酒問的就醫意識,藉由運動培養休閒方式,透過互助團體「拒絕酒癮,身心均贏,酒酒不見,健康再觀」,建立酒癮者健康促進體系,有賴社會大眾及醫療院所一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