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行軍蟲防治已進入第三階段:農民應自主管理

【台灣電報/特派記者韋三元/臺南採訪報導】秋行軍蟲起源於美洲,105年入侵非洲,107 年進入亞洲印度後,短時間內迅速蔓延擴散,台灣的首例發生秋行軍蟲於108年首例確認發生後,中央即成立秋行軍蟲災害緊急應變小組,並宣布為防治秋行軍蟲第一階段,在掩埋、焚燒、銷毀、強制噴藥等二階段防疫措施施行下,已建立有效的防治方法,且農友多已具備秋行軍蟲辨識及自主管理能力。因此,中央秋行軍蟲災害緊急應變小組決定自110年7月1日起正式進入第三階段由農民自主管理,秋行軍蟲發生田區無須再逐案通報,農民應自行購置藥劑防治。

▲植株受秋行軍蟲害。(圖/記者韋三元翻攝)

農業局表示,目前為雜糧種植時期,國內通報發生秋行軍蟲的寄主作物主要為玉米及高粱,前二階段防疫措施由中央挹注經費協助地方購買藥劑及噴藥工資,自108、109年期間中央共計補助臺南市1億7,000萬元,均已全數辦理完成,目前第三階段由農民自主管理。農業局已主動邀集公所(農會)、臺南區農業改良場研擬預防、監測與治療的整合性管理措施,期在多方合作下,協助農友自主管理防治秋行軍蟲。

台南區農業改良場副研究員陳昇寬表示,秋行軍蟲目前在台灣主要危害的農作物是以玉米跟高粱為主,108年農民第一次碰到秋行軍蟲會覺得秋行軍蟲危害蠻嚴重的,但是只要你有防治過一次到兩次危害的狀況都不嚴重,可以採行整合性防治的方式。

本市在各公所尚有存餘防治藥劑,已請公所轉知有需求農民領用。農業局也積極向中央爭取購買防治藥劑經費,以降低秋行軍蟲危害。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秋行軍蟲防治宣導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