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美經典典藏 展現文協百年的美術力

08700378.TIF

【記者 玉女 台中 報導】

今(2021)年適逢臺灣文化協會成立百週年紀念,文化部、國立臺灣美術館、地方政府及民間團體等共同規劃了相關系列活動。「文協百年」首部序曲為國立臺灣美術館的「進步時代-臺中文協百年的美術力」展覽,該展雖已於今年6月結束,但從臺灣文化協會切入,以臺灣美術的發展來談論如何實踐臺灣文化啟蒙運動的展覽內容,至今仍為人津津樂道。此展除向其他友館、基金會及收藏家等借展外,更多來自國美館本身的典藏。10月17日文協成立百週年前夕,國美館透過細數與文協同壽百歲藝術家及相關典藏,讓民眾回到百年前的「進步時代」,體會當時的藝術家創作所紀錄的美好時光。

梁永斐館長表示,「文協百年」標誌著一個進步、啟蒙的年代。百年前的文協先賢們提出「臺灣是臺灣人的臺灣」及「臺灣是世界的臺灣」的訴求,他們認為在建構臺灣主體性的同時,也必須與世界同步發展,所以臺灣是臺灣人的臺灣,也是世界的臺灣。這樣的理念在百年後的今日看來仍是十分進步,因為「愈在地化,愈國際化」。藝術家在當時文協的信念和勇氣的支持下,盡情地揮動手中的畫筆。透過美術作品的輝映,記錄百年前這段美好的時光。當我們駐足畫前,在畫中的人物故事和繽紛瑰麗的色彩中感受悸動,我們能夠了解到長久以來大家對這塊土地的認同與關懷,已經凝結成對自我認同的強烈情感,百年前的藝術家留給我們的是立基於土地,以及放眼世界的創新與傳承精神。

梁館長特別提到,在國美館的藏品中,與文協百年同壽的百歲以上的藝術家眾多,例如今年正逢百歲的戰後來臺的藝術家李德、建築繪畫兩棲的陳其寬、出身彰化鹿港的書畫家丁玉熙、融會貫通東西繪畫的趙無極等。與文協有關的藝術家則有:陳澄波、廖繼春、李梅樹、顏水龍、陳植棋、楊三郎、李石樵、洪瑞麟、陳夏雨、蒲添生、林之助等人,其中陳澄波〈嘉義遊園地〉及〈淡水風景〉、廖繼春〈港〉、顏水龍〈坎城海浴〉、楊三郎〈持扇婦人像〉、陳夏雨〈勞動者〉等,皆為國美館典藏之藝術家重要代表作品。

國美館深獲好評的「進步時代-臺中文協百年的美術力」展覽,挖掘出文協的許多重要核心人物,如林獻堂、楊肇嘉、蔡培火、莊垂勝、陳炘、賴和等,這些仕紳與知識份子,在當時都是美術家重要的贊助者。他們透過畫作的收藏來支持臺灣文化,尤其贊助美術活動的背後,代表的是對臺灣的文化認同,更被視為一種政治行動的實踐。

該展其中一件借自楊肇嘉後人的重要作品〈楊肇嘉氏之家族〉,是楊肇嘉當年委託李石樵所畫,後來不但入選日本昭和11年文展,還受到日本天皇的特別注意而名噪一時,這讓楊肇嘉深刻感受到美術的影響力,遠比街頭的演說力量還要強大,更加深他對於藝術創作的支持想法。目前典藏於國美館的〈珍珠首飾〉就是以楊肇嘉的女兒──楊湘玲為模特兒,兩幅作品中的楊湘玲,其姿態極為相似,應是李石樵創作那件大畫前的小品佳作。這件作品於同年亦獲得臺展第十回臺展賞。

與文協百年有關的另幅作品是郭雪湖1939年的〈萊園春色〉,是郭雪湖去霧峰拜訪林獻堂時的寫生力作。於1940年12月18日林獻堂的日記中曾記載,當年郭雪湖親自帶著這件大作欲賣給他,以作為郭氏去廣東旅行寫生的旅費。當時林獻堂雖未購買,但仍資助郭雪湖150円(當時教師月薪約40円)。

此外,於國美館典藏的作品中,肖像畫過去較少被探討及關注,如李石樵於1936年所創作的巫永福父母〈巫俊像〉、〈巫吳月像〉畫作及〈張文環肖像〉等作品。這些作品便是在任職於中央書局的張星建協助下賣出,當時的中央書局是臺中文化協會活動的大本營,而張星建則是連結中央書局與臺灣美術的靈魂人物,幫助許多藝術家解決了生計問題。除此之外,還有國美館典藏的1941年李梅樹〈花與女〉、林之助〈朝涼〉等作品,皆為當年參展「紀元二千六百年奉祝美展」的作品。這些作品能在競賽場合上與日本人爭一席之地,被許多文化協會的人物視為替臺灣人揚眉吐氣,亦認為這是一種反殖民精神的表現。

為歡慶文協百年相關活動,國美館與國立臺灣交響樂團合作,以國美館典藏作品陳澄波〈嘉義遊園地(嘉義公園)〉、陳慧坤〈野柳風光〉、林玉山〈蓮池〉等作品圖像作為該團10月間舉辦的「臺灣文化協會創立百年」5場音樂會演出的相關素材,透過美術與音樂,讓民眾體驗視覺與聽覺的饗宴。此外,中華文化總會、高雄流行音樂中心為了辦理「慶祝文協百年系列活動」,也向國美館授權包含李鳴鵰、鄧南光、黃土水、楊三郎、廖繼春、席德進、李石樵、林玉山等臺灣資深藝術家的作品圖像授權。國美館希望能藉由重要典藏圖像之授權利用,落實將藝術帶入社會的理念,讓民眾透過豐沛的藝文能量,深刻感受臺灣百年文協的精神。

08700378.T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