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穿後,春耕時 臺北客家公園邀您來蒔田系列文化體驗

【記者 玉女 台北 報導】

客家農諺說:「清明前,好蒔田(插秧);清明後,好種豆」。由臺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指導,財團法人台北市客家文化基金會經營的「臺北客家農場」,把握「清明」節氣前的3月6日(六)午後,邀請200位市民朋友來臺北市客家文化主題公園蒔田(下田插秧),適逢「驚蟄」節氣,且「國際婦女節」將屆,農場義工將以田間驅蟲、婦女保健為主題,帶領大家認識客家農場的特用作物(有特定用途、可作工業原料之作物)並製作泡腳包,共同體驗節氣生活的美好。
來蒔田,都會農耕的田園城市實踐

臺北客家農場內有90坪水稻田,每年只種植一期稻作,歷時四個月才會成熟的稻田,除了蒔田(插秧)、割禾(收割),還有除草、抓蟲等不同的農事安排,是城南居民的懷舊風景,也是親子接觸自然環境、客家文化的教育場所。客委會主委兼客基會執行長徐世勲表示:『臺北客家農場去年甫獲得臺北市田園城市競賽「環境友善及永續獎」,其中,以「三生—生產、生態、生活」為經營方向的水稻田,最能體現客家敬天惜地的精神;從稻作生產連結到客家生活與環境意識,更是在地實踐永續經營的方針之一。』
天穿日,傳達休養生息的環保意念
  
在3月6日(六)蒔田活動當中,將融入「養地生息」的傳統與知識;以「天穿日」女媧以五彩石補天故事為主軸,透過群體的藝術行動來闡述。傳統農家辛勤下田時,也會食用農事餐點,活動也特別選用節日的特色點心「油錐仔」分享給大家品嚐,傳承客家傳統生活中的豐富的文化意涵。

接下來的稻作生長期,還有施肥、挲草(田間除草)、曬田等工作,將陸續公告資訊、開放民眾參與。歡迎對3/6(六)一期稻作蒔田活動有興趣的民眾到臺北市客家文化公園網站https://ssl.thcp.org.tw/或Facebook搜尋「臺北客家農場」粉專了解最新訊息,歡迎民眾前來共學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