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藥大學專題演講「從外科醫師到醫院院長」

【記者 玉女 台中 報導】

『時代無情的往前推移,很多工作的本質已經不一樣了;世界在改變,「勤」已經不能補「拙」,我們隨時要創新改變,改變、為了更好!』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前院長侯明鋒教授分享人生智慧-『維持現狀即是落伍』。

有「乳癌第一刀」美譽的儒醫侯明鋒教授,109年12月15日晚受邀中國醫藥大學《博雅經典講座》以「從外科醫師到醫院院長」為題發表演講,分享自己的醫學生涯、學思歷程、術業成長及醫院管理與經營的心得和經驗;侯教授殷殷期許新世代青年學子,學習前輩為人處世研究治學的精神,「學習」是終生教育,學習不限於書本知識,也不只是實用技能,還有做事和做人、團隊合作和領導、人文與社會關懷。

高醫人都知道,侯明鋒醫師數十年來每天騎著腳踏車去醫院上班,早晨六點半以前到醫院,他當院長跟沒有當院長都一樣,只有當院長有公務行程才會搭車前去,三十多年來如一日,的確是「以身作則」的好榜樣。

侯明鋒教授說,騎腳踏車可以增加自己的運動量,六點半到醫院,對外科醫師有一個好處,可以把病人招呼完以後,很安心的在八點之前就進去開刀;更重要的是,六點半去查房,跟隨我的年輕醫師他們必須早到,我就有更充裕的時間教導他們;但是,侯明鋒醫師從來不會要求年輕的主治醫師或者住院醫師一定要六點半到醫院,「讓你自動學習」,你願意的話,老師很願意帶著大家。

到醫院查房看病人,侯明鋒醫師早上看一次、晚上八點看一次,因為晚上吃完飯最常來的是家人,醫生這時候出現關心並說明開刀有什麼問題,讓家屬知道主治醫師是怎麼樣的人;侯明鋒醫師有感而發的說,現在很多醫療糾紛都是不來自病人,尤其從國外回來的更嚴重,你多勤勞一點就可以做很多,即使我當院長,有朋友通知他媽媽送到急診室,我都會衝到急診室關心,病人在最無助的時候,你伸出一隻手,病人會安心,他會記得你,並不是要祈求什麼,一份溫暖就能夠感染別人。

嘉義六腳朴子農村長大的侯明鋒教授,從年輕醫師迄今,30多年來從事研究都跟乳癌有關,也在醫院操刀;警界鐵漢的弟弟、現任新北市長侯友宜當年圍捕陳進興槍擊犯時,是赫赫有名的風雲人物,曾接受媒體記者訪問時稱:「他(哥哥)靠女人吃飯,我靠壞人吃飯」。侯教授想想也對,因為我的病人都是女生;由於有這樣報導,大家才知道我是他哥哥,曾經有病人為了證實這一點,來掛我的門診。

很多人會問我怎麼念書;侯明鋒教授暢然說,我智商沒有特別高121,在座同學很多比我高。他回憶,小時侯家裡只有一張書桌,也不是我一個人使用,就不太唸書,但要考試之前,會跑去附近的靈骨塔,那邊空氣好順便可以玩耍,我書本拿著去古墓那邊坐,就把它背起來,因為有鬼神在監督你唸書,比你爸媽還有效。

高中念台南一中的侯明鋒教授說,那些年有很多畢業生都考取醫學院當醫生,有一次醫學會議,看到成大院長、馬偕院長和我三個是同班同學當醫學中心首長,真是少見!李安是我同屆的同學,他爸爸是當時南一中校長李昇,李安沒考上醫科,但是,他現在是南一中最出名的校友,在座同學有不是醫科的,不要自卑,或許,你現在看到的同學很厲害,比一比李安就差了一截,「人生就是這樣,第一名不可能永遠是第一名!」

大家都知道「勤能補拙」這句話,可是,侯明鋒教授傳承實務經驗詮釋,世界在變,「勤」已經不能補「拙」,為了更好,我們隨時要創新改變。況且,現在大學生跟以前可能不一樣,早年找家教、打工,如今還有社團可以好好學習,要懂得如何平衡分配時間,在觀念態度上,學業一定擺第一,思考人際關係要怎麼建立,尤其現在各位兄弟姊妹很少,要學習怎麼跟同儕、長輩互動;侯教授提醒同學,畢業到醫院去實習就穿正式一點,對病人是種尊重,有些事,你比病人還不懂,這時候,你要非常謙虛地去學習,年紀越來越大當然會成長,能當上院長那叫做好運,比買樂透還要不容易!

大學時代的生活紮紮實實,侯明鋒教授參與山地偏鄉醫療服務,從大二開始擔任「生命線」義工,每個禮拜四晚上大夜班11點去值到隔一天早上七點,有沒有考試都去;他說,生命線有很好的制度訓練,也因為訓練讓你知道怎麼跟人交往、了解,尤其在電話中跟你抱怨或求救,這種課外學習絕對是對你未來的人生有很好的歷練,尤其重要的是,這些專業訓練和技巧都跟醫療有關係的。

「大學結交的朋友絕對都是最真實,都是無私的,好好善待你的同學,出社會之後,最重要的夥伴就是你的同學,都是打拼的對象;」侯明鋒教授率真的說。

為此,在大學畢業20年的同學會,我們把同學一個個找回來,當年有個考上醫科的原住民同學,大二就白血病過世,同學還是記得他,在山地門鄉找到他妹妹,她很驚訝,感動的流淚,「我哥哥已經過世這麼久,怎麼還會記得?」縱使時光流逝,同窗情誼溢於言表。

台灣偏鄉地區的醫療資源還是不足,台東縣原住民相較平地居民平均生命少了八歲,醫學大學或醫學中心應該多花點心力;侯明鋒院長就派了14個醫師去台東大武衛生所支援,利用現在的科技去幫忙需要的人,大武衛生所本來很舊,現在蓋成一個像民宿一樣在海邊,它變成一個典範,如今很多高醫教授和醫生搶著去那邊支援,怎麼樣去翻轉山地和偏鄉,還需要大家一起走。

我當兵抽到空軍滿幸運的;侯明鋒教授說,軍中是個小社會,各式各樣的人都有,每個人身上都有很多可以學習的地方,很多人都只會看別人缺點,所以每天都不快樂,抱怨東抱怨西,如果學會看人的優點,那麼你不只會快樂,也會成長的很快,從中學到很多東西。

當醫官服役期間,侯明鋒教授受邀到虎尾鎮天主教若瑟醫院幫忙值班,他說,並不是想要賺錢,而是可以去學習東西,同時也向松喬與畢耀遠兩位神父學習,一個荷蘭一個比利時籍,終身都在這個醫院裡面服務,看到他們這麼犧牲,我們一定要心存感恩的心。

侯明鋒教授接著介紹林布蘭的一幅裸女油畫裡藏乾坤;17世紀的這張油畫,大衛送情詩給他的情人,她的僕人在幫她洗腳。後來有個醫師就去研究畫像的裸女是誰,原來模特兒是他的女朋友,查歷史紀錄,林布蘭畫了這張畫之後,模特兒兩年就死掉了,依現在醫學的觀點,裸女罹患第三期乳癌,當時沒有什麼治療的方法,活兩年是差不多,或許,你想是不是有的醫師很無聊,看一張油畫還可以所思所想,還寫個論文出來哦。

中華民國乳房醫學會理事長侯明鋒教授回顧,當初去美國學乳癌,有幾位乳房外科前輩跟我說,只看乳癌,你的薪水會很低是吃不飽的;當人家潑冷水,你還是要堅定自己想法,要去思考將來性是怎麼樣。

現今,侯明鋒教授建立的乳癌臨床研究團隊有12位乳房外科醫師,全台灣最大的一群,乳癌組織收集共2,572例,血液收集共3,588例,目前研究計畫總共196題,總經費1,017,988,452元,主持人86題,共同、協同主持人110題,臨床試驗主持人55題,經費124,478,619元,共同主持人4題,經費12,777,138元,論文發表SCI 338篇,專利2件。

侯明鋒教授說,大原則是團隊精神最重要,還有一個,當外科醫師要跟病理科醫師相處得非常好,病理科醫師是幫忙診斷患者,更重要的,對所有的病人都要做紀錄以外,一些檢體一些資料,一定要留下來,訂定「台灣乳房超音波品質指引」等專書的侯教授說,這都是未來做研究會有幫忙,還有很多的醫療合作,就非常精彩,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台灣乳癌發生人數從1989年1759人,到2018年16988人,增加了十倍;中國醫的乳癌作得非常好,是中部第一名,尤其有洪校長的支持;高醫對這些病例都會做家族史,也跟中研院合作,在國際上能有更多機會做完善診療。

侯明鋒教授的臨床經驗,醫生看診要有敏感度,早期他看到病人乳房有一條線,一般人看起來沒什麼,其實是血管阻塞,全世界大概200例,他就寫一篇論文,也會把一個病例發展出來,持續地做下去,像乳頭流血,他從年輕的時候就著墨這裡,甚至想怎麼把乳管找出來哪一條,於是發明用開刀的尼龍線放進去,再用個導管進去把它給打掉,這種方式對病人比較不痛,這些都是開刀時自己想出來的,做一件事情就一直做下去,把它做的更好,才能夠做的精。

乳癌病人開完刀之後,沒有給藥吃、或吃兩年藥、吃五年,十年會怎麼樣?侯明鋒教授有次去國外參加研討會,有外籍學者要做這樣的研究,想一想,高醫也可以做,於是跟他通訊要參加這個臨床試驗,他就幫我報名當年度歐洲乳癌會議,這樣一路走來,沒有花半毛錢,人家幫你出錢參加臨床試驗,後來台灣由我負責,CNN新聞都有報導。對此,侯教授認為,不管是當醫師或者其他任何職業,怎麼去尋找資源很重要,有一些資源要靠自己去想、去找,有哪些機會去catch到。

侯明鋒教授用心觀察,這位外籍學者投入科學研究,從年輕做到現在,18年才做一個臨床試驗,有一些事,你一定要堅持做下去,才會看到成果。

當醫師不一定能參與國際臨床試驗,侯明鋒醫師於是在50幾歲考了兩張臨床試驗的國際證照,無巧不成書,隔了幾個月,國外的臨床試驗就來找上門了,後來還成為台灣的國際臨床試驗講師。

早年,外科醫師開刀的時候,電刀燒會煙霧瀰漫;侯明鋒醫師當年研究做吸管來排煙,現今開刀房使用塑膠瓶把煙吸走,公衛老師做的空氣污染,檢測可以減少七倍的煙準量,也保護護理人員的健康,後來逐步精進並申請專利,他提醒同學時時要想東想西,有創意發明時,要記得申請專利。

做任何事,一個人力量是不夠的,跟大家彼此合作才豐富精彩;侯明鋒教授的體認,合作代表你有那個心想跟大家分享,而且你的專業讓人家認同,譬如參加國外醫學會,不藏私,回來要教人家,這就是分享,我們如果當leader當醫師有資源的話,把自己資源釋放出來,才能讓你的團隊變得更大,就像洪明奇校長一樣,他引進了很多乳癌專家來到台灣,他非常愛台灣,願意回來帶領台灣,才會有那麼多人跟他合作。

鴻海創辦人郭台銘太太死於乳癌,所以他非常重視乳癌防治,他的永齡基金會免費提供給乳癌病人做基因檢測,現在做基因檢測,還給相關藥物治療,做一個基因檢測大概要10幾萬,他提出這個想法,我們醫界都在想哪有這麼好的人,一年要花好幾億,因此在剛開始啟動時,很多醫院和醫師都心存觀望。

侯明鋒院長想想覺得不對,既然有人願意把錢拿出來,照顧乳癌病人,現在不幫他做,這個錢會流到其他國家甚至大陸去,所以當時高醫先給它通過人體試驗,相信其他人就會跟進,在醫學院校的人都知道「輸人不輸陣」,我們期待未來能夠作更多的合作研究,台灣的乳房防治學會只要有人發動就會起來,也感謝洪校長給予指導。

對於醫院管理與經營,曾任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院長、小港醫院院長、大同醫院院長的侯明鋒教授覺得很簡單,就是看數據、異常管理、行動策略,其目的就是解決社會的問題,不管醫療問題或是其他醫務問題,所以採取行動式管理。

一般來說,外科醫師有個不好的習慣,開刀都會遲到,尤其第一刀;侯明鋒教授接任高醫院長的時候,要求醫生能準時八點下刀,看到哪一間沒開始,他就打電話給那個醫師,說我是院長,你是不想開還是不會開,沒關係,院長馬上過去幫你開,怕也怕死,就跑來了,只要兩三次,不用罰錢,大家都知道院長會進來,以前那個年代,老一輩的醫師什麼都會開,侯明鋒醫師也會開腦,肚子更不用講,我只不會開心臟而已。

侯明鋒教授說,準時開刀對病人是好事,因為,開刀房的成本很高,這樣run下來,對病人來說麻醉麻久也不好,所以開刀一定要準時很重要。

其次,醫務管理基本的查房時間,高醫還釘了一個黑板寫AM.PM,有人寫下午五點半查房,已經要下班了,你做什麼感想,老師為什麼要教學生?你來就是希望學習東西,希望老師有東西願意跟你分享吧。

台灣真的缺醫師嗎?對於最近社會熱門的話題,侯明鋒教授以實務經驗分析,其實缺的不是醫師,是分布不均。因為台灣教育政策有問題,投資在教育研究資源不夠,如果夠的話,這些大學不會去設立醫學系,然後因為有設立醫學系要實習,開醫院,靠著醫院賺的錢補貼學校的花費,坦白講,到目前還沒聽到哪個醫學系學生或是牙科學生,也還沒看到對這件事表達意見。

侯明鋒教授感受深刻的說,其實醫院賺的錢是少錢,最賺錢的是IC產業,他們應該捐錢給台灣更多的教育跟研究,很可惜,好像做不到,所以年輕的醫師和大學生一定要去思考,尤其進來醫學大學,我們是同行,彼此競合互相鼓勵,還要互相的欣賞跟學習、幫忙,而不是我要打敗誰,這是相當重要,即是良性的競爭,高醫有高醫的特色,中國醫有中國醫的優點,尤其這幾年在蔡董事長跟校長的帶領下,做了很多改變和建設,高醫很樂意有其他的醫院來互相學習,也要謝謝中國醫有滿多機會讓高醫能來這裡做互動交流。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對醫院影響很大,也限制醫師不能出國,很多人說他已經繳錢怎麼樣,當時評估差不多三百萬,高醫董事長馬上宣布,醫院全額補貼醫生不出國的損失,當然政府有補貼,這段期間,大家都認為高醫可以做得這麼好,除了董事長的領導,以及大家一起來努力。

高醫還啟動了一個機制,侯明鋒院長要求一級主管跟著他去門口看動線怎麼樣,讓他們有參與感,一個鐘頭也好,我院長陪你站,所以高醫這次是全體總動員,我們也拍影片給CDC,翻譯十幾個語言做宣傳,所以說,有危機就是轉機。

防疫期間,高醫還跟日本跨海視訊簽約,跟哈佛大學有聯繫,我們乳房外科也跟日本東京醫科大學共同發表論文,同時鼓勵同仁動腦筋去寫論文,一篇論文出來給三萬,上個月有50篇被刊登在SCI論文,防疫專題105篇,比國科會給錢的效果更大,而且更有時效性;侯明鋒院長說,對於行政管理,有時候需要用一點智慧跟巧思。

記得去年,全國住院醫師都納入勞基法,每一家醫院都要給加班費,那時候醫院會計估算大概要花一億,侯明鋒院長於是跟主管溝通,讓年輕醫師加班的責任是主治醫師跟主任,如果沒有好好教他,只是加班這是不對的,「中午12點敲鐘,請大家停止工作去吃午餐,下午五點半可以下班,當主管必須控制時間;」我做這樣的要求之後,結果加班費節省近一億,醫學生考試是100%全部通過;侯明鋒院長話鋒一轉,怎麼樣利用機會去做改變,對大家都好,而且醫院天天有很多問題要解決,要集大家的智慧,絕對不是院長一個人。

沒有做改變不可能跟上時代;侯明鋒教授殷殷叮嚀青年學子,今天的你,到了明天就是過去式,要為自己的職業生涯做準備,必須廣泛的學習,要終身學習,做事跟做人都很重要,要懂得團隊合作,還要加一點人文跟社會關懷,不要忘記關心你的家人。

中國醫藥大學通識教育中心與教師發展中心12月15日晚舉辦的【博雅經典講座】,邀請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前院長侯明鋒教授傳承「從外科醫師到醫院院長」實務經驗,分享人生的哲理並指引學子未來的努力方向,由附設醫院外科系方信元副院長主持,洪明奇校長、江宏哲副校長、陳悅生主秘與校院師生、附醫醫療人員踴躍到場聆聽,會後並開放提問,「院長有打算參政嗎?」、「開刀房印象最深刻的病例」、「這輩子受過最大的挫折是什麼?」位於水湳校本部卓越大樓國際會議廳會場座無虛席氣氛熱絡,大師開講魅力不同凡響,侯院長發人省思的演講,激勵師生受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