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江文賓/基隆報導】

為推廣海洋漁村文化及讓更多人認識早期先民智慧與純天然染藝法,採以薯榔進行海水染再賦予織品新生命的學員創作展,今(109年12月8)日(二)假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教育中心展示門廳開展,這項『薯榔海水染-種子培訓課程進階班成果展」由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大學社會責任(USR)實踐計畫與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及基隆市八斗子產業觀光促進會共同推動,並培育有30名種子教師,成果展計有染藝服飾、絲巾、袋包與帽子等成果創作,展期至12月18日(五)止,歡迎民眾免費參觀。

負責執行這項計畫的八斗子促進會指出,八斗子早期是一座孤島,1770年杜氏五兄弟唐山渡海來到這裡定居後,就靠著帶來的漁網捕魚維生。早期魚網是棉麻編製成的,先民利用薯榔染劑來染在魚網上,由於薯榔中含有單寧酸及膠質,染色之後能加強纖維韌性,可以讓魚網用的比較久,並且讓魚網具有防止海水腐蝕魚網纖維及防霉的效果,又因孤島夏天枯水期就用海水代替淡水來染布,海水中含有多種元素有固色之用,取自天然的資源也同時是早期先民就地取材與漁村的日常。

國立海洋大學說出,近年來,純天然環保的紡織品染劑受到重視,織染藝術受到關注,海洋大學於106年提出「三漁興旺-國際藍色經濟示範區」大學社會實踐計畫,積極整合地方資源、振興漁村文化,並鼓勵學生走進社區,向土地及生活智慧學習。今年(109年)八月起,邀請八斗子在地組織「基隆市八斗子產業觀光促進會」規劃薯榔海水染-種子教師培訓工作坊,以創新概念展現薯榔海水染布之美,並與海科館共同舉辦『薯榔海水染-種子培訓課程進階班成果展』活動,透過海水染布作品讓更多人看見八斗子漁村的美好價值。也希望八斗子的薯榔海水染希望能為地方帶來文創產業的重生。

海科館表示,海科館周邊有八斗子漁港與長潭漁港,豐富與多元的海洋漁村文化,很值得民眾認識,也可了解先民智慧,及期經由種子教師的培訓,帶動地方產業加值與發展,地方共好與共榮,民眾也可具有多元體驗和參觀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