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用水排在工業用水之後 農民用水權被犧牲

【記者許家源/台北報導】

台灣缺水危機日益嚴峻,南台灣降雨量創30年來新低,根據《水利法》,農業用水供水順位優先於工業用水,國內水情嚴峻,經濟部水利署在行政院會上報告進行水情展望與因應作為。從去年5月統計至今,南部集水區降雨量比2021年百年大旱更少。水利署最新統計,2019年農業用水逐漸下降到118.8億噸,較2014年130.46億噸減少近10%,反映農業用水減少。民生用水卻持續增加,總量從2014年的30.5億噸增加至2019年31.9億噸,增加4.6%,每人每日用水量節節上升到284公升。

台灣民眾黨立法院黨團立法委員陳琬惠、幹事長張其祿、總召邱臣遠今(14)日召開記者會,呼籲政府公平調配水資源,並針對缺水提出務實應對方案。
台灣民眾黨立法院黨團立法委員陳琬惠、幹事長張其祿、總召邱臣遠今(14)日召開記者會,呼籲政府公平調配水資源,並針對缺水提出務實應對方案。

立委張其祿指出,今年嘉南平原1.9萬公頃稻作休耕,引發農民不滿,批評農業用水順位被擺在工業用水之後。政府近期發展南部科學園區,科技業頻繁擴廠讓工業用水量飆升卻未做好配套,農業大受影響。舉例來說,如果缺水持續,愛文芒果等農產5月產期無法順利灌溉;要解決中南部缺水,經濟部與農委會早該協調水資源分配問題,而非一直讓農民用水權被犧牲。

張其祿呼籲政府做好國土規劃,加速完善基礎建設,透過教育改善用水文化,落實開源節流。
張其祿呼籲政府做好國土規劃,加速完善基礎建設,透過教育改善用水文化,落實開源節流。

經濟部長王美花在立法院經濟委員會說明,目前已進入枯旱期中段,未來春雨及梅雨皆為水情關鍵,水利署已擴大作業量能,提高今年目標至1871萬立方公尺。水利署長賴建信在院會上也表示,今年面臨的狀況比2年前百年大旱還要嚴峻。以往我們大量仰賴水庫水跟河川水,經過幾年前瞻計畫努力,同樣的流量規模,並沒有進入分區供水,但面對眼前狀況,興建再生水廠可能緩不濟急。

伏流水抗旱水井 圖片來源水利署
伏流水抗旱水井 圖片來源水利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