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瑞泰專欄】安倍合縱連橫-日本對台凍轉熱,理性抉擇

就在時代轉換的一個剎那間七月八日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被墜落M型社會底層的社會邊緣人槍擊身亡,結束了一位傳統政治世家出身的智慧型菁英。

安倍擔任內閣總理時間最長、保守派門神、自民黨最大派系清和會掌門人、國內外影響力最大,仍思第三度進取首相高位的日本大政治家安倍晉三的時代。

安倍晉三不僅在其首相任內是非功過各半,招致國民兩極的評判,其卸任後的政治言行更是在國內外激起波瀾,影響所及更甚於任內。

安倍曾說「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日本有事也就是日美同盟有事」,就令專業人士聞之咋舌,然深析其算計卻也符合其追求個人利益最大化的理性抉擇。亦即含金湯匙出生,原屬性情中人的安倍,歷經順風如意、鬥爭挫折,走過人生峰谷起伏之後,已善於控管其感性的一面,做出利益最大化的理性抉擇,依理智行事。

回顧安倍的行事歷程,第一任首相甫上任就立即訪中,積極改善與拉近中日關係,卻犯了美國的大忌,但聰明的他,以退為進避開了類似田中角榮般的大禍。汲取教訓,東山再起第二次就任首相後的安倍,身段更加靈活也勇於面對挑戰,對內強收官僚之權集於首相,力推三支箭政策的安倍經濟學;對外則以美國馬首是瞻,進行其地球儀外交。

先美國、後中國,即使中日因釣魚台列島等衝突而生芥蒂,為了國家利益而身段柔軟地主動拜會習近平,化干戈為玉帛。美國華盛頓,更是走得勤,不僅出錢出力為美國做面子、當底子之外,更在川普勝選,尚未就職前即率先赴美拜會表敬,嗣後更親自擔任川普日本遊之嚮導。

第二任首相任內,其對美中台的外交路線從「親美和中友台」,轉成「親美和中凍台」。而卸任後的前首相+國會議員安倍,仍然積極參與涉及美中台等的外交活動,路線則轉換為「隨美親台制中」,完全呼應美國壓制中國崛起,以及台灣推進台美日安保的需求,而此等巨變的路線是其首相任內不可想像的。

在其卸下第二任首相職位之後,親自領軍自民黨內最大派系,所屬國會議員人數高達九十餘人的安倍派,仍然是日本政壇上最具政治實力的前總理+國會議員,更成為美國壓制中國的東北亞陣前將軍。

其掌握低成本、重要發言的機會,塑造自己成為最支持美國、對台最友善的日本前首相的形象,不僅擄獲了台灣民進黨政府與多數民眾的心,更獲得美國拜登總統的特別信賴與重視;也牽制且影響了現任岸田內閣的政策與作為,幾乎成了美日同盟的日本代言人,大大夯實了安倍邁向第三任首相之路。而其被刺身亡,美台均為其降半旗以示尊崇與悼念,緣由在此,但進一步剖析卻也是各取所需。

台日無邦交、更非同盟國,也無簽訂安保條約,說出「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日本有事也就是日美同盟有事」,等同若台海發生戰爭,視同日本的戰爭,這是違背日本國策,不可能由首相口中說出的話語。況且自台灣反對日本核食輸入的公投,定案之後,安倍政權下的台日多軌交流幾乎停擺,莫說政務官不再來台訪問,連原本來台絡繹不絕的國會議員等交流也幾乎中斷,直到李登輝前總統去世,日本政壇友人率團來台弔唁後,才稍有恢復。從冰凍到親熱,路線的轉換不可謂不大,實際上如此作為才是符合其利益最大化、取其所需的理性抉擇。【文:曹瑞泰/台灣日本綜合研究所主任研究員(高雄市)】

▲曹瑞泰/台灣日本綜合研究所主任研究員

&nbsp&

&nb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