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安全「藥」安心 攔截不良反應再創新 醫藥團隊同評估 層層把關不馬虎

【記者 玉女 台中 報導】

您有想過服用醫師開立的藥物也有可能引發不良反應嗎?根據全國藥物不良反應通報中心資料,107年共接獲有15713件藥物不良反應通報。臺中榮總藥學部運用註記、交互作用模擬、雲端醫療資訊智慧轉換…等技術,在108年攔截不良反應警示共計51737次,為民眾的用藥安全做最嚴格的把關。

劉小姐,使用甲狀腺亢進藥物(Methimazole)和心康樂(Propranolol),10天後發生發燒、冒冷汗、頭痛、腹部不適、頸部腫大、吞嚥疼痛、腹瀉等狀況,就醫時發現血球低下,敗血性休克等情況,轉入加護病房,給與升血球藥物及預防性抗生素等積極的治療,病人逐漸好轉出院。又例如:賴先生服完藥身上出現零星水泡,四肢軀幹、背部及臀部水泡逐漸加劇及破皮嚴重,至急診求治,口腔及生殖器黏膜受損,診斷為史蒂芬強森症候群(Stevens-Johnson syndrome),審視病人用藥後懷疑是一種抗血小板凝集藥物(cilostazol)所造成。還有莊小姐,使用非固醇類抗發炎藥時發生咳嗽、呼吸困難、意識改變;曾在拔牙使用局部麻藥時發生臉部腫脹的過敏反應;靜脈注射使用抗生素Ciprofloxacin也曾發生過敏反應。如果她需要再次拔牙時,該使用何種麻醉藥物呢?

藥物不良反應是指使用藥品後所發生,對藥品所產生之有害的、非蓄意的個別反應,主要分為可預期藥物不良反應與非預期藥物不良反應兩大類,輕微可能發生頭暈、噁心、紅疹,重則導致住院、危及生命甚至死亡。像上述莊小姐這種使用多種藥物都會發生過敏的狀況,可以考慮至免疫風濕科進行過敏藥物檢測,找出應避免及可使用的藥物或接受減敏療法,即可避免再次發生更嚴重的藥物不良反應。

◎建置「特殊疾病」與「基因檢測」的註記攔截功能
臺中榮總藥物不良反應通報系統除了有針對病人發生不良反應的註記功能外,還建置有「特殊疾病」與「基因檢測」的註記功能。舉例來說,患有氣喘的病人不適合使用非選擇性的乙型受體阻斷劑,如心康樂(Propranolol),或是蠶豆症(G6PD缺乏症)的病人要注意使用磺胺類藥物,有註記者醫師開立處方時會有警示;另外,透過基因篩檢,可以找到使用降尿酸藥物(Allopurinol)、抗癲癇藥(Carbamazepine)及抗病毒藥(Abacavir)有較高風險發生藥物過敏反應的病人,在第一次開立藥品時會提醒醫師進行基因篩檢,透過註記模式,除了能預防用藥發生不良反應,也避免重複檢查的資源浪費。

◎建置「處方交互作用模擬系統」
臺中榮總另建置有「處方交互作用模擬系統」,能夠協助檢核常用保健食品與藥物交互作用可能導致的不良反應,像是大蒜精這類產品有抗凝血的作用,若是和抗凝血藥物同時服用,就可能增加出血的不良反應;或是使用紅麴可能增加降膽固醇類藥物statin的副作用。目前中榮已建置23種常見保健食品與藥品的交互作用資料,民眾若有正在服用的保健食品,可帶至藥物諮詢室諮詢相關注意事項。

◎醫藥團隊同評估 層層把關不馬虎
在臺中榮總團隊的努力下,透過雲端醫療資訊智慧轉換成院內病人過敏藥物紀錄,搭配檢核機制預防過敏藥物開立,更運用檢測方法查出造成不良反應的藥物,層層把關,就是希望能守護病人的用藥安全。中榮統計108年院內藥物不良反應案件,藥師審核873件藥物不良反應,其中嚴重案例須通報衛福部有53件,並經專家回饋讓醫療人員可進行後續處置,醫師開立處方時攔截不良反應警示共計51737次。

◎預防藥物不良反應 大家一起來
因藥品的特性、用藥者個別體質及病情的差異,在合理用藥情況下仍可能發生無法預期之藥物不良反應,民眾應注意服藥後身體反應,當發生「疹」–皮膚紅疹、搔癢或水泡;「破」–口腔潰瘍;「痛」–喉嚨痛;「紅」–眼睛不適(紅腫、灼熱);「腫」–眼睛、嘴唇腫;「燒」–發燒這六大徵兆時,是藥物過敏的前兆,出現疑似過敏症狀,盡早請教藥師或就醫處置,是降低嚴重藥物不良反應的重要法則。對於曾發生藥物不良反應的病人,就醫可攜帶藥物過敏反應紀錄卡,或請醫師查詢雲端過敏藥紀錄,保障就醫安全,讓您的用藥達到”藥”安全、”藥”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