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歪斜的演講:我是東武天皇》蕭壠藝術家林哲志駐村個展開展

《一場歪斜的演講:我是東武天皇》蕭壠藝術家林哲志駐村個展開展

【 南北傳媒記者:林書齊/記者:黃美香/台南報導】

蕭壠國際藝術村駐村藝術家林哲志個展《一場歪斜的演講:我是東武天皇》,今(22)起於蕭壠A4-2館開展。展覽以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的視角貫穿全場,透過錄像藝術結合劇本創作重構史實,嘗試建構能久親王如何看待歷史對自己的評價,提供大眾有別於以往的詮釋角度。

展場中,一件做工精細且氣勢不凡的軍服躍然影片中,透過螢幕都能感覺到厚重的歷史氣息。這件軍服,是曾參與乙未戰爭、病逝於臺灣的北白川宮能久親王(東武天皇)的服裝複製品,更是藝術家林哲志在駐村期間,爬梳蕭壠歷史資料,比對能久親王的歷史照片後,請裁縫師重製而成。藝術家林哲志以「歪斜」做為本次展覽主題,從兩個層面分別呈現。第一個歪斜指的是充滿傳說色彩的1895年,明治天皇調派北白川宮能久親王、貞愛親王以及乃木希典兵分三路圍攻臺南,但在不同版本的民間傳說中,流傳的是兩位親王戰死異鄉異地數次的故事;第二個「歪斜」著眼的是位於距蕭壠文化園區僅600公尺之遙的佳里「中山公園」,其前身是「北門神社」,過去曾是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的供奉處,然現今的中山公園卻是單純的觀光景點,已無過往歷史痕跡。

藝術家林哲志有感於歷史痕跡往往隨政權更迭而有不同的解讀甚或遭到抹去,於現場、歷史及「現場之外」重新思考,展場中特別輸出一張中山公園的照片,並特意將其「淨化加工」,移除畫面中的落葉,觸發大家對歷史痕跡去留的思考。為以當代藝術手法重新詮釋這段歷史,林哲志走訪了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北門神社及日治時期遺留的多處殘跡,並將其靈感轉化為以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為主角的劇本,藉由角色扮演轉譯不同歷史解釋,投射立場的不同。

林哲志對於蕭壠歷史及臺灣歷史的回顧和重新思考,圍繞著「殖民」、「親王的死亡之謎」以及「歷史痕跡的抹除」三個主題發展。然而這些議題論述不侷限於蕭壠,將臺灣的歷史納入創作主題中,藝術家要如何重建所謂現在遺留下來、歪斜的「現場之外」以及既定敘事之外的「外傳」?歡迎民眾走訪蕭壠國際藝術村《一場歪斜的演講:我是東武天皇》,現場一睹精彩創作!

#大北門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