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南方四島珊瑚礁失色 海管處『種』出新希望

海管處人員正在進行珊瑚扦插試驗,營造珊瑚的棲息環境

【台灣電報/記者廖宥婷/高雄報導】
 
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以下簡稱海管處)今年度(111年)3月及4月進行2次現地調查,並將結果與歷年的資料比較,發現南方四島的珊瑚覆蓋率大幅度下滑,覆蓋率僅約20%左右,屬於不佳的珊瑚健康狀態,原本的優勢物種,如桌面形軸孔珊瑚及板葉形表孔珊瑚死亡率非常高,僅存不到原本的5%,推測這樣大幅的衰退,可能與大環境的變遷有關。海管處目前也正在進行珊瑚保種計畫,將原本在地的珊瑚片段以扦插的方式移植到沙地,拓殖珊瑚的棲息環境。
 
東嶼坪西側的軸孔珊瑚已死亡覆蓋上一層藻類,僅存肉質軟珊瑚(照片中下)
 
夏季的高溫冬季的寒害 敲響珊瑚衰敗的警鐘
今年(111年)2月底的連續低溫,造成馬公的珊瑚礁魚類及養殖魚類大量死亡,南方四島亦發現不少的珊瑚礁魚類,遭受這一波寒害的衝擊,紛紛被沖進沿岸地帶。為瞭解連續低溫的海水是否對淺海珊瑚有所影響,海管處前往南方四島海域進行潛水勘查。結果發現,原本是南方四島海域優勢物種的桌面形軸孔珊瑚及板葉形表孔珊瑚,出現大量死亡的現象。其中,東吉東側迷人的「薰衣草森林」,以往調查的珊瑚覆蓋率皆有70-80%左右,此次調查僅剩19%;另外有「玫瑰花園」之稱的西吉西側,覆蓋率接近百分之百的板葉形癭葉表孔珊瑚,在這一次的調查中,全部皆覆蓋一層藻類,顯示已死亡一段時間。覆蓋率嚴重下滑,海底世界失色不少。
 
西吉嶼覆蓋率接近百分之百的癭葉表孔珊瑚,如今已成回憶
 
大環境變遷 珊瑚體質逐漸弱化
澳洲大堡礁是全世界面積最為廣大的珊瑚礁系統,自87年以來已發生過6次珊瑚大白化現象,更在前年(109)及去年(110),連續2年皆發生大白化,主要的原因是夏季的高溫所帶來的影響。海管處表示,珊瑚是環境中的指標物種,因此當環境發生變化時,珊瑚會最先感受到。南方四島的珊瑚雖然挺過97年的澎湖寒害及109年夏季高溫的全台珊瑚大白化,然而全球氣候變遷,極端氣候發生的次數越來越頻繁,原本健康的珊瑚礁狀態屢次遭受挑戰,大環境的劣化,珊瑚礁生態系的體質也隨之更為脆弱。為了維持南方四島珊瑚的多樣性,海管處除了持續監測之外,也正試著進行「種珊瑚」的試驗。
 
澎湖南方四島的癭葉表孔珊瑚大量死亡,海底世界失色不少。
 
目前先將原本生活在東嶼坪海域的美麗軸孔珊瑚以扦插的方式,種在東嶼坪西側海域的沙地上,以營造珊瑚的棲息環境,期待得天獨厚的澎湖南方四島海域,重回色彩繽紛的健康珊瑚礁生態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