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學姐助新人準時下班 護理師滿意度高達9成
波新聞─陳柔安/台北
亞太最大AI醫療盛會「台灣醫療科技展」開展,花蓮慈濟醫院展示與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合作的3大成果:生成式AI FedGPT輔助護理交班、製作入院、出院護理摘要,以及會說太魯閣語的虛擬衛教師,吸引眾人焦點。
花蓮慈濟醫院院長林欣榮表示,「國外慈濟的朋友看到,也覺得台灣走得好前面!」花蓮慈濟醫院是東部唯一醫學中心,護理師人力約1000人出頭,每年來院病患超過80萬人次。與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合作後,由FedGPT製作的護理交班、出入院紀錄,生成準確度也超過8成,可減輕護理團隊工作負擔,護理師滿意度高達4.7分(滿分5分)。
花慈虛擬衛教師的原型、花蓮慈濟醫院護理部主任鍾惠君觀察,在繁忙的醫療現場,對新人挑戰最高的就是「護理交班」。
護理交班指的是紀錄病人的病況變化、生命跡象、接下來8小時的照顧重點等資訊,完整而詳細的交付給下一班護理團隊。過往的護理交班多是師徒制,一位護理師需同時整合6、7位病人的資訊,由資深學姊口述資訊,學妹筆記重點。不只考驗新人整理龐雜資訊的能力,手動紀錄也容易有所遺漏。除了影響照顧品質,也變相延長護理師的工時。
現在,只要一鍵按下錄音,由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所開發的FedGPT就能根據醫病對話,整理病況資訊、製作交班紀錄,並列出交班事項提醒。哪一床病人該換藥、該檢查,代辦事項都有詳盡的文字紀錄可查看。GPT有如「資深學姊」,不只為學妹完成交班紀錄,還會細心叮嚀別遺漏工作。
鍾惠君提到,近年的新人護理師,因為經歷了Covid-19疫情,護理實習大多改為線上進行。新人要獨當一面,往往需要學姊一對一指導3、4個月,甚至也有人需要將近一年的時間。有了FedGPT協助交班,學妹可以更快上手,學姐也能專注於手邊的工作,提高團隊效率。期望藉由AI助力,可達「輕鬆交班新常態,準時下班無障礙」的目標。
由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團隊所打造的FedGPT,是全球首創無縫串接逐字稿 (ASR)、語音生成(TTS)、虛擬主播(Avatar) 以及聯合學習平台 (Federated Platform)的生成式AI。因應醫療場景,團隊蒐集超過150億token(詞元)的生物醫學知識語料,訓練具有生物醫學專業的醫療GPT。
隨著AI應用在醫療領域日漸普及,如何防止AI偏見、保護高度敏感性的醫療數據不外流,也成為各界關注的議題。杜奕瑾指出,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長期倡議「保障人權隱私」的AI解方。聯合學習模式應用在醫療場景,可讓各醫院共享模型、不共享資料,確保高度機密的病患資料不外流,但仍可訓練強大的醫療語言模型。
此外,FedGPT「以小博大」,耗費少量算力資源,但以英文醫療驗證集「Open Medical-LLM」測試各家GPT 模型對於醫療知識的理解表現,FedGPT Pro的醫療知識理解表現在同等級 14B 參數模型的表現最優,在醫療領域的表現更與GPT-4相當,甚至勝過22B、34B等更大參數模型。FedGPT節能減碳,可輔助企業與機構更符合ESG永續發展目標。
花蓮慈濟醫院與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合作,導入AI輔助護理應用解方已有半年,並根據護理現場的回饋持續優化。例如,虛擬衛教師能提供18種語言的服務,甚至包含全球獨創的太魯閣語,已是一大突破。團隊也留意到病人提出「希望虛擬衛教師笑容更親切」的建議,進一步調整人物表情等細節,致力於打造更有溫度的護理科技。
鐘惠君表示,身為資深護理師,她期待AI引入護理現場後,不只可大幅改善同仁的工作負擔、減輕重複性的勞務,更能賦能病人與新進護理師,提升健康識能、專業職能,「挺護理師,才有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