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icon ENN台灣電報

童子賢:電力即國力,台灣站在全球產業轉型前沿

童子賢:電力即國力,台灣站在全球產業轉型前沿

波新聞─李至文/高雄

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副召集人童子賢今(2)日下午,在「2024南方領袖教育學院」中,發表了題為「台灣產業與國際局勢」的演講。童子賢強調,人才與教育是推動產業發展的核心要素,並指出隨著南部即將引進2奈米晶圓廠,電力需求將成為產業發展的重要考量。

他提到,無論是電動車還是AI晶片製造,都依賴穩定的電力供應,並以台積電在全球市場中創造的台灣價值為例,強調電力的重要性。他認為,電力的充足與否,直接關乎國家的競爭力。

在談及產業發展歷程時,童子賢回顧了台灣經濟的轉型歷程。他指出,1950年韓戰後的高失業率推動了台灣工人赴德國工作,而1970年代台灣則依靠香蕉、蔗糖和成衣出口賺取外匯。隨著1973年中東石油危機的爆發,台灣通過公共投資推動經濟成長,並在往後30年內與南韓一起走上了政治與經濟改革之路。

他強調,產業轉型是台灣最重要的投資之一,自2015年以來,台灣的經濟成長表現亮眼,GDP增長引人注目。他也談到台灣稅收結構的健全性,並指出,儘管黃金貴重,但不如產業蓬勃發展來得重要。

在討論科技創新時,童子賢提到2017年的演算法創新,以及2022年ChatGPT與GPT-3.5的結合,對推動AI普及做出了巨大貢獻。他預測,AI將在未來十年內推動半導體和IT產業發展,並表示台灣在這一領域具備優勢地位。

針對全球暖化與綠色經濟,童子賢指出,電動車的興起是台灣產業應參與的重要方向之一,並且低碳新能源將是未來經濟快速成長的關鍵。他提到,歐盟預計到2030年將設置350萬座充電樁,而傳統加油站則可能在十年內逐漸消失。儘管微型核電是一種可能的選擇,但其成本和安全性仍需考量。

他最後強調,台灣電力需求不斷增加,2023年用電量達到2821.4億度,預計3年內將突破3000億度。電力成本將直接影響產業競爭力。他呼籲,台灣需在全球新能源研究競賽中保持警覺,積極尋找可行的新能源來源和方式。

會後,現場約350名與會者熱烈提問,氣氛熱絡,座無虛席。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