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icon ENN台灣電報

全台首間「大甲鐵砧山國姓廟」鄭成功誕辰400週年 盧市長贈匾追思:對台有功不分世代族群皆典範

全台首間「大甲鐵砧山國姓廟」鄭成功誕辰400週年 盧市長贈匾追思:對台有功不分世代族群皆典範

全台首間「大甲鐵砧山國姓廟」鄭成功誕辰400週年 盧市長贈匾追思:對台有功不分世代族群皆典範

今(27)日為農曆7月24日,適逢鄭成功400年誕辰,全台第一間國姓廟「大甲鐵砧山國姓廟」特地舉辦紀念慶典,市府更邀請「金宇園掌中劇團」演出精彩布袋戲碼《鄭成功的傳奇故事》。市長盧秀燕今日下午前往參拜祈福,致贈「志延明祚」匾額誌慶。她表示,鄭成功開台貢獻就連不同陣營的康熙皇帝都尊崇,因此她認為這400年來只要是有功台灣的先賢先烈,無論哪一世代或族群,都應予以關懷追思並作為後人典範,這是她對台灣的情感及態度。

盧市長致詞

盧市長表示,鄭成功帶領官兵渡過台灣海峽來台灣打敗荷蘭人,往後來自大陸各地的先祖渡過台灣海峽開墾並落地生根,台灣人感念他並尊稱其為「開台聖王」,民間也有許多鄭成功廟、國姓爺廟或延平郡王廟、開台祖師廟等,也有許多以他為名的地名或學校,如台中成功嶺、台南成功大學;另外道路及建設以其命名更是不勝枚舉。

現場合影

盧市長指出,鄭成功在台灣建立華人社會,不但讓漢文漢語在台灣成為重要文化語言之一,也很重視經濟,在台灣推動官兵屯田制度,官兵除保家衛國外也需要駐地耕田生產糧食,讓台灣成為富庶之地,吸引更多人移入,讓族群在此融合安居。他來台灣的初衷為建立反清復明基地,但他開台的貢獻連不同陣營的清朝康熙皇帝也十分尊敬,稱讚他「敢向東南爭半壁,方知海外有孤忠」,足見其貢獻超越政權界限。

盧市長參拜

「咱是台灣人!」盧市長說,400年來只要是有功台灣的先賢先烈,無論來自哪一個世代或族群,都不能忘記,應該要予以關懷追思,作為後人的典範,這是她對台灣400年歷史的情感與態度,也是她今天親自主持紀念活動的原因與意義,祈求國姓爺庇佑國泰民安、族群融合、盛世和平、人民幸福。

盧市長與民眾合影

民政局表示,台中與鄭成功最著名的淵源,應屬大甲鐵砧山八景之一的「劍井」插劍禱泉傳說,相傳鄭成功率兵行經鐵砧山,被敵軍圍困,因糧食短缺、水源斷絕,全軍苦不堪言,鄭成功誠心祈水後,將寶劍插地,立即劍入泉湧,成為劍井地名的由來;而劍井泉水涓涓長湧,歷經三百多年不曾乾涸,整年汲用井水的遊客及民眾如織,尤其農歷五月五日端午節,相傳取用「劍井」午時水有延年益壽及治病去邪的功用,每年總吸引眾多遊客朝聖。

此外,市府109年投入2,500萬元改善劍井遊憩區觀光服務設施,讓被高聳擋土牆遮蔽的劍井重塑為廣闊且多樣的活動空間,並融合日式及台灣風情。民眾可由劍井作為文化走廊門戶,通往國姓廟步道,並上行至國姓廟參拜,再往上則可行經國軍紀念公園,通往延平郡王像及鄭成功紀念館;若攀爬至國軍紀念公園前,還能於觀海樓遠眺大甲市區及台灣海峽,並欣賞名列鐵砧八景之一的鐵砧晚霞,將鐵砧山的古今特色盡收眼底。

盧市長致詞

民政局長吳世瑋指出,鐵砧山國姓廟主祀延平郡王鄭成功,與大甲媽祖、林氏貞節媽,合稱為大甲地區的三位守護神,曾歷經多次拆遷、重建,民國36年由大甲官民遷建於現址,其紅色的圓形廟頂,更與常見的傳統廟宇設計不同,民間認為形似明朝將軍帽,而位於鐵砧山半山腰的國姓廟,風景秀麗,長年鎮守鐵砧山,為地方帶來心靈安定的力量,也期盼主委饒育堃秉持鄭成功開拓進取的精神,繼續為地方服務。

民政局說明,金宇園掌中劇團今日特別帶來布袋戲碼《鄭成功的傳奇故事》,上演鄭成功插劍禱泉的劍井傳說,帶領市民朋友一窺民族英雄鄭成功的傳奇色彩,除讓市民共同緬懷歷史、感念先人,了解城市文化底蘊並藉由戲劇傳達勇敢面對挑戰的進取精神,弘揚正向積極的價值觀。

盧市長與民眾合影

今日活動,包括盧市長、副市長鄭照新、市府參事陳志聲、市議員楊啓邦、李文傑、民政局長吳世瑋、文化局長陳佳君、觀旅局長陳美秀、大甲區長顏金源、大安區長許宏綺、外埔區長葉聯慶、鐵砧山國姓廟主委饒育堃、鄭姓宗親會理事長鄭如松、總幹事鄭振江、台中市肉品市場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吳桂森、大甲區老人會長王再來、大甲區里長聯誼會長黃火塗、頂店里長黃安鎮及在地里長均到場共襄盛舉,市議員施志昌也派代表致意。

The post 全台首間「大甲鐵砧山國姓廟」鄭成功誕辰400週年 盧市長贈匾追思:對台有功不分世代族群皆典範 appeared first on 民生電子報.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