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icon ENN台灣電報

和孔羚力談茶道閒情慢活,享受清謐寧靜的品茗片刻

和孔羚力談茶道閒情慢活,享受清謐寧靜的品茗片刻

波新聞     -戴貴立/屏東專訪  

    品茶,品茗,茶藝,茶道,生活茶,藝術茶,名詞很多,區分不難,透過與茶師孔羚力示範解說,可以解開「茶文化」若干筋骨關節。解惑還是要一邊泡茶一邊品嚐,藉由舉手投足間,延展出一種生活意境,體驗出敬定,安止,清靜的冥想世界。

    心靈看似虛空,鼻腔味蕾迴盪著茶香,但是茶水與香氣,正在醫治心靈,給予一種水與茶融合出另類療癒感受。

    茶藝與茶道有何不同?就字面言,道是自然,藝是專精,都是指泡茶、奉茶、喝茶的美學。但如以狹義來解釋或分類,茶藝是偏重傳統中式,指茶事的表象美感或藝術而言,茶道則偏重指茶事的內層思想、茶精神,禪也好,哲學也行。

    在日本茶道與中式茶藝之間,名詞其次,行動思維更能體現茶道文化及魅力。 生活節奏與身心健康有時牽連帶動著,把一杯溫茶捧在手心,端在指尖,既能養生,亦能靜心。鼻不能缺席,泌人肺的茶香潤肺也洗滌俗念。

     簡單一個「茶」字,屬於「飲食文化層面」,器具,儀式其次,心境態度第一,只要建立人與大自然的連繫,在備茶品茗的過程中,獲得置身於山林之間的平衡,也拉近兩個對飲聞香之間,心思或是觀想言談交流互動。因為屬於雅人雅事,低俗擠不進來。鄙陋者不必驅趕,根本格格不入,靠不過來!  

    醫學與藥理上,茶湯具備靜心之效,茶多酚有助於對抗自由基和抗氧化,而且能夠穩定血壓。茶的咖啡因含量較低,不像咖啡會令腎上腺突然提升,反而能穩定情緒,紓緩壓力。

    中國茶文化在古代是朝廷乃至民間百姓的生活藝術,與花藝、鑑古、品香合稱「四般閒事」。茶文化在唐宋時期經僧侶傳入日本後,點茶亦成為日本茶道的基礎,並融入日本的獨特文化,發展成現在我們接觸到的日本茶道。  

    孔老師就是茶道踐行者,有師承卻不刻意提,繼承古今中外精華,悟出更多,就溫婉細膩將茶文化凝煉出「悅納」說,當作人與人,人與茶,茶與水唯一相遇。  

    茶藝孔老師在高雄市社教館教學,積累經驗,也感召學生,不是宗教,學生不是信徒,但是師生樂在薰陶茶精神,不培養粉絲,一樣有樂意實踐及追隨,一同追求內心寧靜悅樂,當個愛茶人。

    孔羚力相信泡茶這門藝術,屬於技藝,行禮如儀,最後自然升階到藝術層級。   道是自然,道術無形合一,不受章法儀軌約束,外在世俗或是物質力量約束不了,出神入化,禪定跳脫悟出生命,就是道。

   喝茶者行茶互動過程和平,不用眼神示意,動作舉止緩慢安祥,傳達彼此,雙方在寧靜中聽到自己心聲。所以簡略歸納,喝茶品茗屬於物質,生理居多。茶藝茶道以精神層面為主。

    茶場屬於宇宙空間縮小版,茶湯是主角,人是精神意志的載體。進入「道」游于「藝」,才能據於「德」依於「仁」,從而將茶師用哲學方式傳達喝茶美學。

    孔羚力將自身沈穩能量溫和釋放傳達之後,五官遇上聲色四蘊,六根對應六塵從眼耳鼻舌身意,視覺嗅覺聽覺觸覺體感都會圍繞著,想法自然湧現茶禪一味,調和心性自然感悟。念頭在心,外力在茶道,想法讓品茗者覺察   教你品茗,喝出心得,接著調整心境,不必言語,大腦澄靜,生活就在當下身心靈與茶共情。

    登門求教者認為,商賈或是塵世俗客不耐「禮數」,認為茶道虛耗時間,茶禪一味的雅士看不慣,淑女也容不下,粗鄙之人何須阻攔?邀不來,比趕不走,不想共坐,茶道好像更能夠篩選人。  

    孔羚力一席「茶學經典」講座,頓時打通喝茶者全身,頭腦頓時清爽,身心愉悅起來。

Exit mobile version